語言是人類皮質很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旦這個部分受損,我們對事情的理解、語言的表達、覆誦,以及對事物的命名都可能產生顯著的影響。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失智症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疾病,它不只是單純的記憶力退化,還涉及到多個認知功能的受損。以語言功能缺損為主要表現的失語症就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形式,退化的語言功能,對患者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都會造成困擾,值得注意的是理解困難是,失語症的一個常見症狀,患者可能難以理解他人的說話,尤其是在語句較長,或較複雜時更加明顯。」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詠萱:「口語表達困難則使患者,難以準確地說出真正想說的內容。有些人可能能夠說出單詞,但無法將它們組合成有意義的句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當我們發現家中的長輩講話的速度突然變慢了,反應也減弱了常常跟不上對方的一個問話,這時候就要提高警戒心。
如果語速的變化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可能一般家人或是醫師都很難去判斷。事實上一般失智症還是以記憶功能衰退為主。
東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錦章:「最近記憶力變差,然後應該是慢慢慢慢的變化,並不是快速的變化,如果是快速的變化,那有時候可能要考慮到的是,還是血管性的失智,這個會比較多一點。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認知退化還有或者是到失智的話,最主要表現在還是在認知功能的,這包括記憶力語言功能,還有判斷力這些的一些退化,當然也會合併有一些情緒行為退化。
衛福部公布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臺灣65歲以上的失智症盛行率高達8%,隨著年紀越大,失智症的盛行率會越高,目前推估臺灣失智症的人口已超過30萬人。
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高睿亨:「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包含了記憶力變差、常常詢問相同的問題、語速變慢、講話容易中斷、判斷力變差,無法執行原本勝任的工作。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如果從生理和病理觀點探討,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和腦中類澱粉斑塊沉積有關。研究也顯示睡眠,可以經由腦淋巴循環系統的血管旁途徑,來清除腦部的這些排泄廢物,也就是類澱粉沈積斑塊,所以睡眠對於類澱粉斑塊的清除是相當重要,也因此可以衍伸為睡眠不足,可能會促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北榮神經內科研究總醫師廖誼佳:「語言是人類皮質很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旦這個部分受損,對我們事情的理解、語言的表達、覆誦,以及對事物的命名都可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我們過去常提到的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以記憶為主要症狀的失智症。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英國研究從7959人中,有521位診斷為失智症,其中發現在50歲和60歲時,每天睡眠六小時,或更少的人與正常睡眠時數7小時相比,之後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更高。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柏佐:「因為在50歲60歲,以及70歲睡眠不足,與正常睡眠時間相比,也會增加30%的老年失智症的風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是不是有這種傾向,那我們就可以進入一個比較說,促進大腦的一些訓練,甚至呢有時候考考自己,自己以前過去做的什麼事情把它寫下來,這些東西都可以預防這方面的語速。
醫師表示早期發現失智症,家人才是每天跟病人做溝通最重要的人,如果早期發現不尋常狀況,家屬應積極帶病人盡早就醫檢查,避免病情惡化!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