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發威!8月23日(週二)將迎來24節氣中的「處暑」,民俗專家楊登嵙指出,這個節氣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尤其代表「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他特別提醒,這此節氣仍有許多禁忌需要留意,並提供開運養生秘招。
楊登嵙指出,「處暑」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此節氣更代表「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因而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他說,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
楊登嵙談及,《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此外,楊登嵙特別分享,在「處暑」節氣中,從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探討開運養生與禁忌。尤其愛吃油膩、辛辣食物者、愛穿露臍裝的女性、體質偏燥熱者、喜歡熬夜者、過敏性鼻炎、哮喘者等7類人要特別當心。
※食
此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仍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在這時節飲食應該「少辛多」,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
楊登嵙說,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建議可運用的食材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用來潤肺養胃;至於蓮子、百合、銀耳、芹菜能幫助清熱安神。除了上述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
※衣
處暑來臨後,天氣薑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楊登嵙提醒,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建議女性別穿露臍裝。
※住
楊登嵙指出,當寒氣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若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恐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恐造成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建議晚上氣溫較低時,記得在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
楊登嵙說,由於溫差大容易感冒,家裡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更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
※行
楊登嵙建議,此節氣須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因為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陽氣損耗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外,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
楊登嵙說,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時,午時:中午11至13時),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
※育
楊登嵙說,此節氣可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
※樂
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