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下,天氣越來越熱,今年花蓮已經出現飆破40度的高溫,學者認為台北可能也很快會出現40度,而熱傷害會越來越常出現,戶外工作者中暑的機會大增,而醫生也提醒確診者如果再加上中暑,症狀會很嚴重,中暑前有什麼症狀,中暑後該怎麼處理,來看這則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清潔隊領班王中明:「(清溝是)最費力的工作C,也是...也需要靠很大技巧,所以他那個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尤其在高溫底下,他們組別人員會配的比較多,大家輪替的工作,(避免)如果要造成體力過大的負擔,近年來那個溫度越來越高,那工作同仁在一個氣溫底下工作,也越來越辛苦。」
道路清掃,一掃可能就3小時,面對下午高溫時段,環保局也會彈性調整。
全球暖化,台灣也越來越熱,對戶外工作者們來說,像是台電人員或在工地的人來講,相當不容易,要注意熱對身體的傷害,不能只看溫度,要關注熱指數,舉例來說,氣溫36度,相對濕度50%,我們身體感受到的溫度是42度,這已經達到危險等級,可能引起肌肉痙攣、熱衰竭,長期暴露或是激烈活動,就可能導致中暑。
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中暑)前期我們說熱衰竭,(症狀)我們常常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口乾舌燥,那另外就是覺得全身虛弱,那在客觀的這個察覺的方面,其實目前...比如說脈搏變快,脈搏變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訊,一般我們中暑的定義就是這兩個,就是體溫...中樞體溫超過40度以上,然後有中樞神經異常,就是譬如說神智不清然後行為異常,或者昏迷這樣的現象,那如果有這樣的現象,那最重要的就是降溫,那降溫裡面,最有效的就是譬如說泡在冷水裡面,那第二步,或者如果沒有辦法泡在冷水裡面,我們就用把這個病人身上灑濕,然後吹電風扇吹冷氣。」
醫生提醒,一旦發現身邊的人中暑,優先選擇先降溫,再送醫院,第一時間的處置,可以幫助病人的預後,更能救回一命,而中暑也不見得就是在戶外,室內也會;指揮中心最近公布,一位40多歲男性,家裡環境密不透風,沒有空調,因為被發現昏迷,緊急送醫,當時體溫高達44度,到急診檢查後,同時發現確診,隔天因為熱中暑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肺炎和敗血性休克死亡,是首例中暑染疫死亡個案。
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確診病人他一般他的風險更高一點是這樣,第一個因為如果發燒,他確診病人他這個感染了,他會發燒,發燒就代表我們身體產熱會增加,就是我們內部這個熱會增加,第二個他常常散熱會不足,確診病人常常會服用這個抗組織胺,那抗組織胺常常因為,這些病人常常會有鼻塞流鼻水這樣的症狀,那我們如果服用這個抗組織胺,它就會抑制我們身體的排汗,那如果是這個我們身體產熱增加,然後排汗減少,它就更容易讓我們體溫更高,產生中暑這樣的症狀。」
有些確診病人會發燒,若再加上中暑,症狀可能變得更嚴重,不管戶外或室內,在酷暑下,都要多補充水分,吹電扇或冷氣降溫,多注意身體變化,躲開高溫殺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