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如果出現手抖,最擔心的就是得到巴金森氏症。醫師指出,其實手抖的情況很常見,3、40歲的年輕人也會發生手抖,尤其是在拿東西的時候。若還年輕就手抖,是什麼疾病徵兆?又該如何改善?
年輕就手抖?3種手抖教你辨別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說明,一般而言,手抖可以分為3種:靜止性手抖、活動性手抖、生理性手抖。
1.靜止性手抖(先從單側再變成兩側)
他解釋,靜止性手抖是指在沒有動作、身體放鬆的情況下,也會有手抖的情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通常會在50、60歲發病,早發型的巴金森氏症也會在20幾歲就出現,但比較少見。一般巴金森氏症的手抖表現,都是先從單側開始,再慢慢變成兩側。
2.活動性手抖(有單側也有兩側)
現在可能有些2、30歲或3、40歲的年輕人,拿東西的時候手會抖,就是屬於這種原發性的手抖。這種抖動方式,有人是單側,也有人是兩側都會。甄瑞興提到,這種抖法不是巴金森氏症,這跟家族遺傳或腦部退化比較有關係,甚至也有不明原因的,但這通常對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傷害。
3.生理性手抖(通常都是兩側)
生理性手抖的表現通常都是兩側,因為荷爾蒙不足的因素,會兩側一起出現。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甲狀腺功能過高,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通常只要把甲狀腺問題治療好,手就不會抖了。
手抖通常是因為「腦部基底核退化」
甄瑞興指出,手會產生抖動的動作,通常是因為腦部基底核退化的關係,例如巴金森氏症就是因為基底核中的黑質細胞減少而造成抖動。不過,一般腦部退化沒有確切的位置,都是在基底核附近產生退化之後,導致拿東西手會抖。如果是很嚴重的抖動,可用電燒方式深入腦部治療。
年輕人多是「活動性手抖」,有影響生活則建議用藥
現在有些年輕人出現手抖,都會問自己是不是得到巴金森氏症,甄瑞興強調,這大多屬於「活動性手抖」,可能是甲狀腺亢進或腦部退化的問題。如果年輕人拿東西會輕微抖動,有時都是遺傳性的,而且身上也沒有什麼病變或危險,此時有影響生活才建議用藥。
「心情」會間接影響手抖嚴重程度與頻率
甄瑞興表示,根據活動性手抖的情況來看,其實心情也會影響到抖動的情形,因此,心情放鬆一點,手抖症狀也會比較輕微,因為愈緊張,發生的頻率會愈多。所以讓自己不要焦慮緊張,平時可透過按摩、瑜伽、打太極的方式,讓情緒獲得舒緩,也抒解自律神經。甄瑞興說,只要是舒服的、可以緩解心情的方法,對於抒解手抖症狀都有一些幫助。
日常生活遠離「農藥、殺蟲劑、重金屬」
要特別注意的是,甄瑞興提醒,針對靜止性的手抖,如果不是原發性巴金森氏症的話,也有可能是因為長期接觸農藥、殺蟲劑、重金屬等,這些物品也會導致靜止性手抖的發生,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預防。
◎ 諮詢專家/甄瑞興醫師
原文請見:年輕就手抖是什麼前兆?醫警告:常碰「這些物品」得巴金森氏症風險高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