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嬰幼兒致命疾病之一,超過30%感染者是4歲以下嬰幼兒,致死率約10%到15%,感染24小時內約5%到20%病患會進展成嚴重腦膜炎敗血症。
醫師提醒,腦膜炎發病之初可能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症狀,和流感類似,呼籲家長提高警覺。
根據疾管署統計,近年國內出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全民勤洗手、戴口罩,許多傳染病疫情隨之大幅減少,但嬰幼兒罹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例仍時有所聞,甚至比COVID-19更致命。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今天上午舉辦記者會公布最新「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指引」,醫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邱南昌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種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疾病,以高帶菌率、重症率與死亡率聞名,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是好發季節,也是嬰幼兒、兒童的隱形危害。
邱南昌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透過無症狀帶菌者的鼻咽喉分泌物或飛沫傳染,若親密接觸者是帶菌者,感染機會將是常人的500到800倍;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感染腦膜炎,奪走23萬條寶貴性命,另有多達50萬人因併發症致生活失能。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有別COVID-19染疫、重症個案多集中在中高齡族群,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則以嬰幼兒風險最高,超過30%感染者是4歲以下嬰幼兒,致死率約10%到15%,感染24小時內約5%到20%病患會進展成嚴重腦膜炎敗血症。
紀鑫說,值得注意的是,每5名感染者就有1人終其一生將面臨截肢、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力受損、癲癇等受嚴重併發症。
邱南昌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發病最初8小時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頭痛、活動力差等類似感冒、流感的症狀,容易被家長忽略;發病12至15小時可能出現頸部僵硬、出血性紅疹、畏光等症狀,此後可能漸漸出現精神錯亂、休克、急性腎上腺出血或多重器官衰竭,病程進展相當快速。
邱南昌呼籲,當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或成人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等4大症狀時,務必儘早就醫。
邱南昌也指出,目前已有針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疫苗問世,但國內尚未納入幼兒公費疫苗,家長可考慮自費接種,平時也應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遠離有呼吸道症狀病人等,以加強自身保護力。(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