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目前已有許多的化學物質使用於商業上,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並提高生活品質,但也讓我們的環境中充滿化學物質﹔孩童因為生理功能、解剖構造以及行為的不同,暴露問題更令人擔憂。目前研究已知許多可擾亂環境的化學物質具有環境荷爾蒙或稱內分泌干擾化合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特性,此類具有內分泌干擾之化學物質種類相當多,其健康效應多元且暴露後影響深遠,研究文獻顯示懷孕婦女的暴露與新生兒出生預後、孩童肥胖、性早熟及神經發育可能有相關性。壬基酚(NP)及雙酚A(BPA)也被認為可能的內分泌干擾化合物質之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醫學部與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自102年開始於婦幼院區進行環境荷爾蒙壬基酚(NP)、雙酚A(BPA)暴露與孩童健康關係的相關研究。該研究已發現北台灣地區孕婦相較於其他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德國、日本及義大利等國家孕婦的靜脈血、母乳與胎兒臍帶血中的壬基酚(NP)濃度較高。研究中也發現孕婦與胎兒時期的壬基酚暴露與氧化壓力指標8-OHdG有相關,且8-OHdG與懷孕週數也有相關。BPA濃度也與抗氧化壓力指標GPx呈負相關。
該研究持續追蹤寶寶的神經發展,滿2歲時回院接受貝氏量表(BayleyⅢ),滿4歲時評估魏氏幼兒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初步結果顯示,孕婦尿液中雙酚A濃度較高者相對於濃度較低的寶寶2歲時的貝氏量表動作領域有正相關,孕婦尿液中壬基酚濃度與2歲時的貝氏量表及4歲時的魏氏幼兒智力量表分數較無相關性。
懷孕時期的壬基酚及雙酚A暴露 不會造成幼兒的神經發展不良影響
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王培瑋指出,內分泌干擾物暴露可以由食物、飲水、空氣、土壤、居家灰塵以及家用物品或消費性產品的直接接觸得到,對於孩童健康的相關性目前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影響孩童神經發展的因素也很多。目前的初步研究顯示,懷孕時期的壬基酚及雙酚A暴露,並不會造成幼兒的神經發展不良影響,但長期的效應仍需進一步研究,另外對於肥胖和性早熟關聯性的研究也正持續進行。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