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罕見延遲性產後大出血 子宮修復不佳血管瘤惹禍


發佈時間:2019/11/19 18:03
最後更新時間:2019/11/19 18:03
示意圖/TVBS
示意圖/TVBS

37歲王小姐剖腹產雙胞胎,生完4週後,某次如廁大出血,甚至流出半個手掌大血塊。醫師說,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為罕見狀況,但曾經多次子宮手術或有子宮肌瘤者為高風險群。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今天說,近日國泰醫院出現一例罕見狀況,37歲王小姐以人工試管方式成功懷雙胞胎,且經剖腹產順利生產。但產後4週,她還在坐月子時,無預警大出血,大量血液順著大腿滴落,且流出半個手掌大的血塊,伴有頭暈、站不住的狀況。

 

經緊急送醫,抽血檢查發現王小姐血紅素僅剩7(正常為12至16mg/dL),緊急輸血2000C.C.才保住一命,醫師診斷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但經多次藥物治療,還是持續有出血的狀況,進一步使用顯影劑檢查後,發現為子宮內右側血管瘤造成的大出血,手術後順利止血,子宮也成功保留。

蔡明松說,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週內,出血量超過1000C.C.,臨床上並不多見,發生率約僅1%。

造成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原因包括胎盤殘留、植入性胎盤、子宮血管瘤及或凝血功能障礙。當大量出血時,產婦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胸悶、心悸、出汗、焦躁不安、意識混亂甚至暈厥等不適症狀。
 

蔡明松說,王小姐因做過試管嬰兒(雙胞胎)、子宮鏡以及歷經剖腹產等因素,都是可能造成子宮內血管瘤導致產後大出血的原因。子宮內血管瘤是因產後修復不良而產生,理論上血管在產後應恢復正常的細度和彈性,但卻修復不良,且因不明原因破裂而大出血。

因生產過程有多變性,產後大出血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蔡明松提醒,包括高齡產婦、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置胎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產後大出血的高風險群。

此外,蔡明松說,產婦在生產後出院至坐月子期間,需多注意傷口及出血量,若發現惡露持續排不乾淨、且顏色都呈紅色、或突然流出大量鮮血或血塊、或有發燒(出血易細菌感染)、臉色蒼白、心悸、頭暈或不正常腹痛等症狀產生時,應立即回診就醫。(中央社)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剖腹產#大出血#子宮肌瘤#頭暈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35

0.0620

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