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日頭炎炎,不少民眾選擇遠離塵囂到山林避暑,而「登山」結合運動及休閒,不但能強化心、肺、血液功能,還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常是民眾的不二選擇;但有國外研究發現,高山症僅次於感冒及腸胃炎,竟高居旅遊時發生非意外疾病的第3名,亦為致死率最高的非外傷疾病。超過2440公尺的高度即可出現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以及急性高山病等症狀,許多山難事件也都與高山症有關,民眾在登山前務必評量自我身體狀況、了解高山症的預防措施及機制,做好「5項危險評估」,也能多一分安全和保障。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有名24歲男大生,日前挑戰人生第一座百岳,雖然平常有運動習慣,卻因沒有做好「事前高度適應評估」,短時間內就快速攻頂,登山途中陸續出現喘不過氣、頭痛、頭暈、全身無力等高山症症狀,所幸服用同行友人登山前至醫院開立的高山症處方用藥,才緩解症狀挽回一命。
對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巫翰明表示,海拔3000公尺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地的7成左右,只要海拔超過2100公尺以上就可能出現高山症的症狀;會引起高山症是因高山空氣稀薄,加上身體適應高地環境的速度,趕不上高度上升的速度,導致低血氧,才會進一步造成腦部、心臟或身體機能惡化。
巫翰明指出,高山症包含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急性高山症以頭痛、頭暈為主,連帶出現疲倦、無力、噁心、嘔吐、失眠等,常在抵達高海拔地區之後6到12小時出現,少數急性高山症則會惡化成高海拔腦水腫,通常以腳步不穩為主要症狀,也可能發生嚴重頭痛、意識不清、幻覺及昏迷等情況,若24小時內未接受治療,或立即降低高度,可能有致死風險;高海拔肺水腫早期症狀為運動表現變差、喘、心跳加速、乾咳,即便休息時也仍會呼吸困難、咳出粉紅色或帶血的痰液,甚至昏迷與死亡。
實習編輯/莊欣霈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