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有憂鬱症,可能全家都會受情緒綁架。精神科醫師呼籲,憂鬱症可被治療,親友應先有正確認知,不要否認或誤會在裝病。如果想勸患者就醫,親友的態度最為關鍵。
20歲女大學生,由男友陪同就診。她在門診主訴憂鬱、焦慮、哭泣、常有負面悲觀想法、失眠、翹課、無法參加期中考,經常整晚和男友哭訴,甚至出現割腕行為。學業考試壓力、社團人際問題、家人溝通不良都是壓力的來源。男友幫她掛號並陪同求診,同時也對醫師表達,接到女友電話不知如何回應,以及對女友自傷行為的擔憂。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上述的個案在臨床相當常見,根據觀察,憂鬱症者第一次就醫時,有1/2有親友陪同,其中有1/2會進入診間,但一同陪同的親友大多也都不知道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
為了避免一人陷憂鬱、全家被情緒綁架的困境,施佳佐表示,親友要先學會相處之道。
首先,應正確認知憂鬱症,了解憂鬱症是個疾病,收集並學習憂鬱症相關知識及資訊,了解愈多才能避免陷入無效溝通或不必要的爭執,也千萬不要認為憂鬱症者是在裝病或只要不亂想就會自己好起來,同時理解患者在發病時會沒有辦法自己控制情緒。
施佳佐說,陪同病人者的心理要健康,應適度抒壓、喘息,整理好情緒,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且要優先保護自己及弱小孩童,因憂鬱症發病時,可能沒有辦法控制情緒及行為,家屬應先保護自己及弱小孩童安全,並同時保護憂鬱症者與協助就醫。
若憂鬱症者陷入情緒暴躁易怒、行為反常,甚至自傷或傷人的言語或企圖,親友須警覺,多留意周邊及其安危,儘速協助就醫。若協助就醫有困難,親友也可自行先到身心科門診掛號請教醫師,共同討論如何幫助患者。
施佳佐表示,憂鬱症是可以被治療的,親友要保持信心,因憂鬱症規律照醫囑使用藥物後,常需約4到6個星期,甚至於8個星期才能看到藥物的效果,親友及憂鬱症者均需保持耐心和信心。
治療過程中,家人或親友間彼此加油打氣是相當重要的,同時要避免全部焦點只停留在憂鬱症者身上,而其他成員的需求被忽略,可透過一個家庭或親友聚會或會議的形式,讓每一個人可以在聚會中重新被關照。另外有撐不下去的感覺時,應適時尋求外界協助支援。
施佳佐說,當出現憂鬱、焦慮、情緒起伏過大、易怒、易哭泣、個性行為改變、悲觀負面想法、不理性思維、鑽牛角尖、吃不下、睡不著、沒動力精神等變化,表現與平常有明顯差異時,就應當要留意。若反應過大,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持續超過2週,或有自傷、傷人意圖,親友就須特別當心並協助就醫。
施佳佐也說,當憂鬱症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很重要,避免「忽略、不以為然、批判、指責、比較」的態度,也不要直接說「你就是有病、要看醫生」,應保持同理心、給予尊重空間,傾聽、支持與陪伴,或是以憂鬱症者可接受的理由協助就醫。若有自傷行為應尋求外援,請119協助或尋求社區訪視醫療資源。(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