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藥的長者得提高警覺!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今(19)日發表研究顯示,當長者有多重用藥情況,特別是服用藥物越多或者抗膽鹼效果越強的藥物會增加急診、住院風險,失智風險也上升了4-7倍。常見的抗膽鹼藥物包含感冒過敏藥、肌肉鬆弛劑以及鎮定安眠用藥,如果長者需要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建議選擇抗膽鹼效果較低的類型較安全。
根據《元氣網》報導,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陳亮恭教授提醒民眾,少吃抗組織胺及鎮定安眠等藥物,如果長期用藥,務必請醫師開立比較不會令人昏睡的藥物。陳亮恭說這項研究針對長者多重用藥情況進行分析,使用健保資料庫自2002年開始追蹤12萬名65歲以上長者,結果發現多重用藥情況越嚴重,或者是使用抗膽鹼效果越強藥物的老年人在急診、住院風險較高,且容易骨折,失智風險增加可達4-7倍。
陳亮恭解釋,抗膽鹼能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如果長期服用,將影響乙烯膽鹼等神經傳導物質,影響認知功能。而抗膽鹼能藥物最常用於治療感冒(抗組織胺)、鎮定安眠、肌肉鬆弛,以及鎮熱止痛等藥物,這項調查也發現,3成以上老年人經常服用上述藥物。因此陳亮恭提醒,如果服用藥物後,覺得昏沈,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等,就代表藥物內含抗膽鹼能成分,中樞神經受到抗膽鹼作用,務必要求醫師換藥,減少副作用,降低日後失智風險。
陳亮恭建議,老人家應該避免任何毛病第一時間就想要吃藥,並可請醫師、藥師協助評估有無多重藥用情況,「藥能少吃就少吃」;另如果因為慢性疾病得要長期用藥,建議減少使用抗膽鹼效果藥物來減少副作用,也降低日後失智風險。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