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張先生罹患大腸癌,因排斥人工肛門,選擇吃偏方,癌細胞竟轉移肝臟,腫瘤大如排球,肚脹如孕婦,不能排便而就醫,先做暫時性人工肛門,接受化療切除腫瘤,現持續治療。
台中慈濟醫院今天表示,張先生4年前因排血便在南部醫院就醫,因家族有痔瘡病史,他本以為是痔瘡,未料確診直腸癌三期,但他自認為從小身體健康,加上排斥人工肛門,遂自行吃偏方,盼透過提升免疫力、補充營養來戰勝病魔。
去年,張先生因下肢水腫合併腹痛,5天未排便,到醫院急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方佳偉幫他挖糞石緩解不適。由於直腸癌很容易轉移到肝臟,因此,電腦斷層檢查確認癌細胞轉移肝臟,右肝腫瘤達26公分並侵犯下腔靜脈。開刀成功機率僅5至15%。
方佳偉表示,先手術幫患者做暫時性人工肛門,讓病人能吃東西補充營養,再嘗試低劑量化療並申請標靶藥物,張先生體力恢復,腫瘤也萎縮到12公分。
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指出,患者的右肝腫瘤雖已縮小,但有部分侵襲下腔靜脈、橫膈膜等周邊構造,持續壓迫恐造成全身性血栓,甚至腦中風有致命危險。歷經7小時手術將腫瘤切除。
術後,中醫師邱慧玲以科學中藥療法促進病人體力,中醫師鄭宜哲藉針灸打通氣脈,減輕疼痛。張先生食欲愈來愈好,身高175公分的他體重從最瘦45公斤整整增胖15公斤,現持續接受化療、標靶藥物治療。
方佳偉呼籲,民眾若是排便頻率改變,或是解便無法成形、合併有血,連續兩週以上,建議可就醫檢查,早發現、早治療。(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