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寸土寸金的香港來說,老屋改建、增加房源有其必要。將近有60年歷史的蘇屋村是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大型國宅,經過五年重建預計第二期工程可以在明年全新落成。被譽為蘇屋村三寶的火水屋、燕子亭,以及黑底金漆寫著蘇屋村三個字的大門門牌全部被保留下來。整個社區在翻修的過程也儘量保留舊時代的味道。
黑底金漆的門牌,書法草寫體「蘇屋邨」,這裡是60年代香港最早期的大型國宅,每一棟大廈都以植物來命名,像是荷花、柳綠、牡丹、蘭花,總共16棟樓,港府花50億港幣翻修當中的14棟。第一期已經在去年完工入住。
蘇屋邨第一期居民葛先生表示,第一期所有設施還沒有開放,希望明年入住後,商場、餐廳都會有。
要把屋齡超過一甲子的社區重新改建,還得全力還原舊時代的味道。一間白色小房屋當地人叫它「火水屋」,以前是掌管居民儲水和販售生火器具的地方,因此被列為蘇屋邨的三寶之一。
香港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指出,火水就是當年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白屋仔早期曾做儲存和售賣火水的用途,復修之後會作為零售設施用途。
弧形天花板的燕子亭同樣列為蘇屋邨的三寶,天花板上畫是整個社區的全貌。由於這座涼亭採原地修復,因此香港房屋署特別邀請當年畫出這幅壁畫的師傅麥榮重返舊地重新上色。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得儘量保住最原始的風貌。
學名「魚木樹」的樹是1961年英國皇室雅麗珊郡主到訪時親自種下的,因此居民們也稱它「公主樹」。包括它在內有年份的樹總共要保留超過200棵。
蘇屋邨改建總建築師陸光偉表示,物料運送時要保留現有的樹,承建商要多策畫還要多建護土牆保護樹木。
樹旁這棟小樓房以前是屋邨的辦事處,未來將改建成商店和郵局。要保留原貌還要顧及地形,使得每一項翻修都是挑戰。
蘇屋邨改建總建築師陸光偉說屋邨因為是依山而建,它的高低落差就有大概差不多30米,本來的車道也要維持。
楓林樓是唯一沒有整幢拆掉改建的大樓,特別空出四間房子擺上以前煮飯時使用的爐具茶壺,做為懷舊展示區。
所有家具倒吊在空中呈現時代翻轉的意境,懸掛在天花板上的電話機、保溫瓶都是60年代的回憶。但回到原地居住的老人家,總是覺得「物在人非」。
蘇屋邨的二期工程繼續如火如荼地趕工,預計明年第三季可以開放入住。兩期總計提供七千間房屋,可以居住超過1萬9千人,為寸土寸金的香港增加了房源,同時也保留舊時代的記憶。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圖/stheadline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