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名校究竟應不應該存在?這也許是個供給與需求的問題。想循主流方式擠入「菁英階級」,進入頂尖大學似乎是標準配備。在台灣,如果擠不進升學名校,也可以花錢去補習班,許多父母希望這項「投資」能讓孩子成績進步。而在紀錄片「美國高中生的頂大攻略」中,卻呈現了明星高中難以消滅的現象:許多亞裔家長移民美國後,依然鞭策兒女以進入好大學為生活重心,加州的升學名校高中裡,每個少男少女都壓力巨大。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剛升上這所高中時,真的會想哭。」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壓力真的超大。」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你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聰明。」
加州洛威爾高中老師:「好,該給你個B-,還有進步空間。」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上課囉,我要去上課了。」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我媽硬逼著我來念洛威爾。」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洛威爾高中是「虎媽」中心。」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那就是動力。」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我朋友說:喔,你上了亞洲資優生學校。」
難道是華人的宿命嗎?多數的亞裔學生就算人在美國,仍要把父母的期望放在第一位,但孩子們當然感到,辛苦比快樂多。就算平均成績GPA有4.0,學測考試SAT接近滿分,想上名校史丹佛還是只有20%的機會。這是要篩選才能入學的升學名校,入學後壓力只會更大。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洛威爾高中是自信心的終極摧毀者。」
但對於許多亞裔移民家庭來說,離鄉背井就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來,也就是要擠進社會主流的「菁英」階級,進入頂尖大學只是最基本的配備。有許多年,這所高中圖書館永遠坐滿,考試考不完,彷彿只是場景與服裝換成美國版的,亞洲高中升學名校。
加州洛威爾高中老師:「史丹佛的招生人員,跟我們教職人員談話時暗示,丹佛校方認為洛威爾的學生,像是一堆考試機器。腦子被填滿大量課程材料,並能在考試時原封不動吐出來。他們想收不同類型的學生。」
但這所高中也已經發現,頂尖大學越來越不喜歡他們的畢業生,錄取標準更重視是否「平衡發展」,況且頂尖大學還有「族裔配額」,同為亞裔之間競爭很激烈。要得到頂尖大學青睞、滿足父母的期待,自己想做的事呢?孩子們內心當然有掙扎。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我自己並不特別在意成績,成績無法定義你的人格,但我媽在台灣唸書時超用功,所以她覺得分數非常重要,她會鞭策我。她曾經跟我說,我就像被一個小框框圈住,我逐漸長大,框框也會變大。到最後就沒有框架束縛我。」
為了打破這個框框,這些亞裔學生們不僅要在高中三年儘量保持好成績,有些人還要考慮家庭經濟因素,申請大學時必須爭取獎學金。華裔虎媽也像在亞洲一樣,會帶著孩子拜訪老師。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我18歲了,要體驗大學生活的是我,應該由我做決定對吧?但我媽並不這麼想,她還是想把我留在某個小框框裡。」
小框框會不會有消失的一天?孩子長大了,一場家庭風暴也在醞釀中。在台灣,因為大學入學制度的不同,即使進不了明星高中,各式各樣的補習班也是選擇。
台大學生 予弦:「至少我沒有聽過有人說他喜歡補習,因為這個補習可能很多時候是,父母對他的期待,他為了要達成某種父母或社會,或是他自己對他的期待,然後他必須要用他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去達成這個目標。」
補習班與升學名校,其實都在暗示孩子這件事:為了要讓大家開心,你得委屈自己,去達到某些成就。許多父母把自己看成投資人,補習既是額外的學費,就會期待孩子有額外的好表現。
建築設計師 捷婷:「父母想要在我身上灌輸的(觀念是),有花了錢(補習),然後你數學最好就給我考好一點。」
投資也會有賺有賠,孩子們也不一定都能讓父母滿意。出人頭地都要有代價,但付出不保證有所得,一段時光過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
加州洛威爾高中學生:「我在這所學校最好的時光,是拿到還不錯的考試成績,得到不錯的GPA分數,準時完成作業。但老實說,沒有哪件事情是,哇 當我80歲得了阿茲海默時,我也會記得它。」
換了地方住的父母,卻沒有換掉菁英主義的價值觀,18歲的孩子已經懂得,甚麼是蒼白的生活。升學名校也許不會消滅,但沒有一所名校或補習班,能速成地教你認識自己,活得讓自己覺得,不枉此生。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