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食人菌疫情大爆發!日本確診創25年最多

記者 李宜蓉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2 19:4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3 11:11

日本爆發「食人菌」疫情,今年確診已977例,超過2023全年累計,是1999年統計以來最嚴重。食人菌其實是常見的A型鏈球菌,感染後症狀包括高燒、四肢腫大、急遽疼痛,數十小時就可能使患者器官衰竭,陷入「毒性休克症候群」,導致3至5成的死亡率。由於會伴隨四肢壞死,因此有「食人菌」之稱。醫師表示,其病程發展相當迅速,患者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期;呼籲不可輕忽身體任何異狀,也一定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遠離致命病菌。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男子走進診間,拉開上衣,一道數公分寬,從腋下延伸到腰背處的大疤痕,是他鬼門關前走一遭的記號。

 

毒性休克症候群患者 田畑敬愛:「我真的是撿回一條小命,真的就是這樣。」

從事美髮行業的40多歲男子回憶,去年11月某一天,正常下班後感到異常疲憊、發燒;第二天,右肩莫名腫脹伴隨疼痛。男子病得莫名其妙,到處求醫,怎知醫生也一頭霧水。

毒性休克症候群患者 田畑敬愛:「我出現嘔吐、尿量減少,身體也開始腫脹,疼痛感越來越強,當時心想我該不會死掉吧!」
 

第三天,男子甚至出現腎功能衰退;四天跑了四間醫院,最後來到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這才發現原來是「食人菌」作祟。

毒性休克症候群患者 田畑敬愛:「我回想是在哪感染到的,可是身上卻一點傷都沒有,根本鎖定不出感染途徑。」

男子確診時幾乎命懸一線,醫院當機立斷切除壞死組織,經過反覆幾次手術後,總算保住一命。

毒性休克症候群患者 田畑敬愛:「如果當時我選擇在家觀察,可能人就這樣沒了,真的是太可怕的病了。」

所謂的食人菌其實是「A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細菌,通常由飛沫或接觸傳播,好發於3至15歲年齡層。除了兒童常見的口腔咽喉症狀,成人則可能因感染皮膚,化膿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隨著侵蝕深入,造成壞死性筋膜炎;最壞情況為「毒性休克症候群」,使多重臟器衰竭,導致30%至50%的死亡率。

傳染病研究學者 菊池賢:「病程發展速度相當快,有大量病例都是發現太晚。對於如此前所未有的現象,醫界感到相當的危機感。」

日本近來對食人菌可說是聞之色變,確診數急遽攀升,根據統計,今年截至6月2號,全日本至少977例,創1999年有紀錄以來最多。醫界認為,新冠防疫期間人們極少接觸病菌,體內欠缺抵抗力,才會在解封後,爆發病毒碼集體大更新。而麻煩的是,絕大多數確診者難以歸納出感染源。
 

傳染病研究學者 菊池賢:「褥瘡、皮膚裂痕、乾裂等等,細菌就是從這種微小傷口入侵。患者或許下意識搔抓患部,手上的細菌就有機會接觸,一般認為可能是這樣感染的。」

致命病菌無孔不入,實在棘手。醫師特別警告,平常身體的大小症狀都不能大意。

傳染病研究學者 菊池賢:「侵襲性感染會先有腫脹表現,範圍會逐漸擴大,也會出現39、40度的高燒;當腫脹繼續惡化就會意識混亂,出現譫妄狀態,不能好好對談。所以如果應對發生異常,這就是極度危險的警告,這個時候請一定要馬上叫救護車。」

專家強調,孩童與成人所感染的A型鏈球菌,基本上並非完全相同,症狀也因此不一樣。對於食人菌其實不必過度恐慌,也別急著把日本列為拒絕往來戶;醫師表示,不妨喚醒新冠防疫的敏銳度,勤消毒、勤洗手、保持手腳清潔,才能讓自己遠離各種惱人的病菌。
 
#日本#毒性休克症候群#食人菌#A型鏈球菌#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病毒碼#侵襲性感染#譫妄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67

0.0745

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