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美國的電動車銷量,比去年同期大增45%,數量逼近26萬。而隨著電動車普及化,歐美當局的審查重點,漸漸從廢氣排放,轉移到輪胎跟地面磨擦後釋出的懸浮微粒,尤其電動車的重量,又比傳統燃油車更重,因此這個降低污染的壓力,現在落到了輪胎公司身上,必須盡快開發出釋放更少有毒物的輪胎。
美國和加拿大官員,在兩國交界的底特律河沿岸,共同宣布一項跨國突破。
美國運輸部長 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再適合不過了,美加第一條電動車走廊橫跨底特律和溫莎,這兩座全球知名的汽車製造中心。」
一條全長近1450公里(900英里)的電動車走廊,從美國密西根州東南方,一路延伸到加拿大安大略省,屆時,每80公里就會有一座DC直流快充站。
美國運輸部長 布塔朱吉:「汽車產業邁入電動化,我們想以最快速度實現這件事,以幫助達成氣候目標。」
實現氣候目標,同時也衝刺電動車銷量,以達到美國最新規定,2032年之前,三分之二的新車銷售都必須是電動車。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電動車研究中心負責人 塔爾(Gil Tal):「我們說的是新車銷售,並非所有在路上跑的車,因此假如我們在這九年時間達成目標,還是有四分之三的車會是普通汽油車。」
今年第一季,美國的電動車銷量,已經比去年同期大增45%,達到25萬9千輛客車和貨車,而特斯拉依舊穩坐銷售寶座。
日本車商也不遑多讓,總部位在廣島縣的馬自達,正在進行一場深度的電動化革新。
Mazda執行董事兼集團公關 毛籠勝弘:「顧客把馬自達看做是小型競爭者,但他們喜愛馬自達的生活態度,那是一種感覺,無關馬力或加速性能。」
這間日本第五大車商,目標2030年之前,要讓整個產品線100%電動化,當中四分之一車款都會是純電。
Mazda執行董事兼集團公關 毛籠勝弘:「當前的重點,是要如何在整個電動車管理增進能源效率。」
隨著電動車普及化,各國當局也開始把審查重點,從原本的廢氣排放,轉移到輪胎上,也就是車胎和地面磨擦後釋放出來的懸浮微粒。
英國新創Tyre Collective共同創辦人 安德森(Siobhan Anderson):「它們會飄散在空氣中、落在馬路上、流進我們的海洋中,無所不在,最近甚至在北極的冰芯樣本中被發現。」
因為所有輪胎都含有一種叫做6PPD的有毒化學物,目的是要減緩輪胎龜裂;但以重量來說,電動車比傳統的燃油車還重,也讓輪胎汙染問題更嚴重。
英國新創Tyre Collective共同創辦人 安德森:「當走路經過每一輛車,都會想到每一顆輪胎都在釋放這種物質,而我正把它呼吸進去。」
如今輪胎公司面臨的新課題,是要為更重的電動車,開發出能減少釋放汙染的產品,因為今年,加州預計會成為美國第一個州,要製造商證明自己正在尋找可替代的材料;歐盟即將上路的「Euro 7」廢氣排放法規,也將首次為輪胎制定標準。
而在南半球的澳洲,最讓電動車車主頭痛的,則是基礎設施不夠多。
澳洲電動車車主:「這裡有個充電點,但有人正在充。」
在家充飽電不是問題,麻煩的是要開著電動車出遠門。
澳洲電動車車主:「因此如果我們要開它出去,就必須挑選沿路上有可以充電的地方,甚至連住的地方也要挑。」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澳洲每35台電動車才有一個充電據點,全球平均是10台車,中國大陸已經縮小到8台。
汽車業務員:「以澳洲的生活方式來說,燃油車可以一直開著到處跑,電動車卻無法。」
因此澳洲的電動車銷量並不亮眼,在2022年賣出的新車當中只佔3.8%,落後已經達到雙位數的英國和歐洲等已開發國家。
汽車業務員:「(大家不買電動車)有幾個理由,包括充電站不足和電動車的價格,我們需要政府提供多一點優惠,來推動大家購買電動車,目前充電站主要集中在較富有的地區。」
但最近澳洲政府也有動作,在一項5億澳幣、用來打造乾淨交通的計畫中,7000萬澳幣分配給公共充電,另外3900萬澳幣,用來在主要高速公路沿線上蓋117座快充站。
新南威爾斯州汽車商會負責人 詹寧斯(Collin Jennings):「我們確實需要政府提供資金,在這轉型中給予業界協助。」
業界認為基礎設施跟不上的最大問題,是相關人才短缺。
新南威爾斯州汽車商會負責人 詹寧斯:「大家都在談論充電、充電站和設施,這是好事,但沒有人談論由哪個單位,來為這些電動車提供服務和維護。」
以澳洲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州來說,目前需要五萬名領有執照的電動車技師,才能跟上需求。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