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繼續在歐洲蔓延,在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週三公布上半年淨虧損,超過120億歐元,刷新德國企業史上紀錄;英國通膨也繼續改寫,最新公布的七月消費者物價,也飆升到雙位數的10.1%,創下另一波40年新高,讓不少人想借鏡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當時,英國政府的應對方式!
精打細算沒有盡頭,英國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出爐,年增10.1%,不但比前一個月和市場預期都來得高,還是1982年以來首次突破雙位數。最大元凶就是能源價格,今年以來英國家庭平均繳的電費、瓦斯費已經漲了五成,再加上十月還可能面臨新一波調漲,一年平均下來上看3500英鎊,合台幣超過10萬元。
英國民眾:「我今天早上才跟一位女士聊天,她說必須賣掉房子和所有東西,因為再也負擔不起。」
英國民眾:「還有小孩子和貸款,去上班開車也要花錢,所有東西都漲不是嗎?很可怕。」
連帶推升食品、民生用品等價格暴漲,讓人不禁回想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英國政府究竟是如何因應。
退休記者/政治評論員 凱爾納(Peter Kellner):「英國通膨在1973年飆升,往後的十年都處在高點。」
而當時的保守派政府試圖刺激成長,卻加速通膨惡化,使得首相希斯(Edward Heath)在1974年連任失利。接著隔年,通膨衝上24.5%觸頂,直到九零年代才回落到個位數。相隔半世紀再爆通膨危機,讓角逐首相大位的兩名候選人也面臨相同困境,外交大臣特拉斯主張減稅第一,前財相蘇納克則反批會使通膨惡化。
英國財政大臣 查哈威:「為迎接9月5日出爐的新首相,我們已就所有方案準備就緒,看看有哪個部分是能夠立刻執行的。」
歷史學家認同兩次危機的相似性,但也點出不同之處。
歷史學家:「我認為當前的問題就是缺乏知識,目前政壇上沒有一個人能夠想起當時通膨的情景,因為目前的政客都偏向年輕一代。」
市場則認為,雖然重回雙位數不太可能再出現長期斷電,卻形成新一波焦慮,包括數位支付、連線系統會不會被影響,加上脫歐後的問題也還沒解決。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更糟的還在後頭,英國央行先前就預測,通膨會在十月飆上13.3%;並警告第四季步入長期衰退後,會持續到2023年。
冰淇淋業者:「如果能夠預知和評估,就能知道如何處理,但如果是未知,就是深怕會沒完沒了。」
能源危機的惡果,已經在歐洲最大經濟體浮現,德國的能源公司Uniper,是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進口商,他們週三公布上半年淨虧損超過120億歐元,刷新德國企業史上紀錄。
路透記者:「因為主要的北溪1號管線,降到只剩平時兩成的供應量,只好向別處尋覓更高價天然氣,另外還有27億的虧損,是跟北溪2號的中止有關。」
森林所有者 奧斯金薩肯(Heiner von der Osten-Sacken):「我們會將不需要的樹枝和樹梢蒐集起來,你能看到就堆放在我們後面,將它們切碎之後,就會變成木屑供暖系統的來源。」
木屑量不怕少,這位名叫奧斯金薩肯的發起者,擁有的森林面積達150公頃,利用木屑供暖,再讓當地居民透過這一條條管線連結到大型系統,目前有50戶家庭受惠。
居民:「這計畫進行的非常順利,幾乎整個村子都有參與,結果就是整個社區共同成長,我們真的感到很開心。」
經濟衰退風雨欲來,歐洲民眾節能、省錢備戰寒冬。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