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加速破壞地球,正威脅生物多樣性;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全球有超過四萬一千種受威脅物種,帝王斑蝶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暖化、棲地破壞,數量大幅下降,被正式列為「瀕危物種」;全球僅存的26種鱘魚也岌岌可危,有17種被列入「極度瀕危」名單;而在澳洲,五年一度的環境報告則發現,環境急遽惡化,讓當地特有的野生物種,面臨消失的危機。另一頭,烏干達山地大猩猩的復育則是傳出好消息,數量持續成長,還和村民發展出一套「共生模式」。
醒目的橘黑花紋,加上白色斑點,是帝王斑蝶獨有的特徵;每年大規模遷徙是大自然最壯觀的場面之一,但如今牠們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美國帝王斑蝶專家 奧伯豪斯(KAREN OBERHAUSER):「發生在帝王斑蝶上的狀況就像千刀萬剮的處死。」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帝王斑蝶正式列入「瀕危物種」,因為牠們的數量急遽下滑,已經減少84%以上,其中又以西部族群面臨更大的威脅,從1980年代的超過1000萬隻,到去年只剩下不到2000隻。
密西根州大學 蝴蝶研究員 哈達德(Nick Haddad):「西部帝王斑蝶的族群較小,但牠們的種群規模已經縮小到原來的一小部分,而且速度快到有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每年秋天,帝王斑蝶都會從美國東部和加拿大飛越4000公里,長途跋涉到墨西哥和加州,成群擠在樹上過冬;不過不管是殺蟲劑的濫用、棲地喪失,還是地球加速變暖,對牠們來說都是重重挑戰。
密西根州大學 蝴蝶研究員 哈達德(Nick Haddad):「我非常擔心帝王斑蝶的未來。我們知道蝴蝶和其他昆蟲的數量每年減少約2%,這是一個驚人的速度,帝王斑蝶只是我們知道正在發生的改變中的一項指標。」
全球僅存的26種鱘魚也岌岌可危,其中有17種被列入極度瀕危名單;而澳洲五年一度的環境報告也不樂觀。
澳洲環境部長皮伯塞克(Tanya Plibersek):「正如同這份報告所顯示的,澳洲的環境狀況不好,而且越來越糟糕,報告中列出的大部分破壞會需要好多年才能扭轉。」
報告中指出,澳洲失去的哺乳動物,遠比其他大陸還要多,同時也是全球富裕國家中,物種下降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估計每年將需要12億美元來復育受威脅的物種;環境人士呼籲政府加強自然保育法規。
世界自然基金組織保育科學家 瓦德(MICHELLE WARD):「澳洲正在夢遊進入滅絕危機。多年來,我們都知道哪些物種受到威脅,牠們分布在哪些地區,或是需要什麼行動來減緩威脅,所以一點都不難,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任何行動。」
不過就在這一連串壞消息中,也有好消息;大約40隻,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當地滅絕超過一世紀的金袋狸(Golden bandicoot),重返原本的沙漠棲地。
Wild Deserts項目協調人員 派德勒(Reece Pedler):「牠們能重返自然真的非常重要,不管是內在價值,或是因為牠們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
而在烏干達,這一群遊客即便氣喘吁吁也甘願花兩三個小時爬上山,為的則是近距離瞧上大猩猩一眼。
遊客:「大猩猩有著無法用語言形容特別的地方。我們有獲得一些不錯的視野,牠們看起來相當放鬆,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烏干達的布恩迪森林國家公園是全球超過一半以上「山地大猩猩」的家,不過牠們卻因為戰爭、盜獵、人為破壞一度幾乎滅絕,直到近幾年數量才有所成長;現在牠們經過一套訓練能夠和村民和平共處,還能吸引觀光客,帶動區域發展。
Ride 4 A Woman婦女組織創辦人 魯巴拉瑪(Evelyne Rubalema):「我們(能夠)有一間醫院,布恩迪社區醫院,就是因為有大猩猩。」
大猩猩目前仍屬於瀕危物種,而全球還有超過四萬一千種物種同樣面臨滅絕的威脅,凸顯出全球抗暖、恢復棲地的急迫性。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