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宣布進軍電動車市場的小米,9月正式註冊小米汽車公司,工廠落戶北京亦莊;19號公司投資者大會上,董事長雷軍預告小米電動車2024年就會量產。大陸這波科技巨頭跨界進入車市,掀起相關人才搶人大戰,大陸人力網站數據,今年以來包括自動駕駛研發、智慧座艙設計和軟體工程師崗位需求,同比增長超過1.8倍,開出的平均月薪更是漲了兩成以上,達到人民幣1萬5367元,將近台幣6萬7(匯率:4.3)。
小米董事長 雷軍:「小米造車的進展已經遠超了我自己的預期。在201(2)4年上半年,我覺得小米汽車會正式量產。」
背後大螢幕上的汽車圖片,外觀都還用布幕遮著,小米董事長雷軍就先在19號的投資人大會宣布,3年內自家的電動車能達到量產。
小米董事長 雷軍:「從手機到可穿戴、到智能家居、智能辦公、全智能生態,如果能跟電動汽車很好整合的話,有著極其強的黏度和極強的擴張性。」
大張旗鼓要造車,9月正式註冊小米汽車公司,首波投資人民幣100億,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要達100億美元(640億人民幣);汽車工廠就設在北京亦莊,更向相關人才,廣發英雄帖。
小米董事長 雷軍(2021.03):「我們有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今年預計呢還會增加5千人,是值得我們大幹一場的時候了!」
早在小米汽車公司成立前,3月小米官網上,貼出各項涉及電動車領域的職位,而且通通打上急件處理;截至目前,已收到超過2萬份簡歷,研發團隊累計有453人。
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朱明榮:「這一輪『搶人大戰』導火線是第二波造車新勢力的興起,相比以往,這一輪橫跨了數個產業,人才之爭複雜而且多項。」
徵才手腳要快,大陸這波造車新勢力,由科技巨頭們領軍,除了小米,華為、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各自展開搶人大戰。
集度汽車首席執行官 夏一平:「三月初的時候,我們只有3到4個人,很多人覺得相當地不靠譜。」
以百度和吉利汽車合作的電動車品牌『集度』,3月才新成立,就規劃明年年底前團隊規模要達到2500到3千人。
集度汽車負責人 謝迅:「目前來說,我們會比較重點招聘的,就是智慧駕駛、智慧座艙、軟體開發,AI相關的一些人才和專家,我們在9月快速地增長到近600人。」
根據大陸人力網站數據,今年以來包括自動駕駛研發、智慧座艙設計和軟體工程師等崗位需求,同比增長超過1.8倍,開出的平均月薪為人民幣1萬5367元(約6.7萬新台幣),同比上漲兩成以上(21.6%)。
尋英諮詢創始人 許月玲:「這些車企還是挺願意給錢的,算法軟體類的人才,細分領域的這個人選,讓我們比較詫異的是,這當中有一家企業,就是新能源的車企,它直接在它的年包(工資)基礎上,直接加了100萬現金。」
不惜重金禮聘,大陸車企今年上半年,高層人事變動至少有80起,涉及的車企高層多達75人,其中有20人離職跳槽到新造車企業,譬如,鴻海富士康就找來蔚來汽車前執行副總鄭顯聰,擔任電動車平台CEO。
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顯君:「這次搶人的這個背景主要是,智慧化和電動化浪潮下引起的,因為傳統我們人才體系,都是圍繞著燃油車進行的,那麼新能源汽車和智慧汽車這塊,需要新的智能和新的知識結構。」
電動車企業的搶人大戰,更掀起大陸在造車人才培養的轉變,過去機械類畢業生,已經不是車企專攻目標;大陸大學熱門科系跟著改變,以北京的清華大學為例,今年轉系考報名前三名院系中,計算機系和軟體學院就占了2名。
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朱明榮:「我們要重新定義汽車人才,行業需要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在對傳統機械畢業生的冷落,和對算法等互聯網人才追逐的背後,折射的正是汽車產業的顛覆性改變。」
大陸今年1到9月新能源車銷量,突破215萬輛,同比增長1.9倍。科技巨頭跨界投入造車搶市,也把行業人才需求推到最高峰。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