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飯」對大陸廣西沿海居民來說,是再貼切不過了!他們靠養殖貝類,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商機。廣西北海市的珍珠養殖業,由於養一顆珍珠,分成培養、孕育兩個階段,需要兩個母貝,成本較高,過去十年曾因為過分採收,歷經兩次的衰退期,如今養珠農更加謹慎,一點一滴的將這個產業重新扶植起來。而廣西欽州則有海洋瑰寶──牡蠣,這裡的蚵苗,占了全中國供應鏈的七成,一位蚵農光是去年就賺進3900萬台幣,而且鮮蚵價格每年穩定增長當中。蚵農知道要永續產業發展,就得注重環境的保持,現在都將傳統的保麗龍塊,換成可回收的素材,盼望為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一刀剖開,從珍珠母貝中,小心翼翼的掏出一顆閃亮亮的圓球,這就是「北海南珠」,盛產於大陸廣西省北海市的白龍村,這裡的養珠業,有長達3千年歷史。
廣西養珠農 謝新美 :「南珠振興啦!高興啦!又可以回來插(珠核)啦!」
養珠的特別之處,是從一個珠蚌取得珠核後,再放入另一個母貝中,孕育出珍珠,謝新美從7歲起開始學這門「插珠」技術,她大嘆養珠業過去十年曾因過度採收,面臨兩度衰退,逼得她到外地打工,如今重振規模,也讓她這雙巧手,再度找到工作。
廣西養珠農 謝新美 :「有這個珍珠挺好的,在家裡面也可以照顧小孩,好過去打工廠工。」
北海南珠的品質,堪稱是全中國第一,價格依大小與品質而不同,越圓潤越貴,一顆1公分大小的南珠,最高可以喊到1千人民幣,約合台幣4350元。
廣西養珠農 陳凱吉 :「我記憶中的珍珠,是很美好、光澤很亮的。」
養殖期至少兩年,確保珍珠的珠層夠厚,還得定期幫母貝清洗。
廣西養珠農 陳凱吉 :「這些都是貝類,清洗不到位的話,牠容易出現病害。」
廣西人靠海吃飯,貝類帶來的龐大商機,正為他們帶來驚人的財富。炭烤鮮蚵,看得讓人食指大動,或是大啖生蠔過過癮,廣西南部的欽州市,這肥美的牡蠣,是養蚵人家眼中的金雞母。
廣西蚵農 劉青峰 :「我們這回用的是小蚵苗,養殖時間超過兩年,現在可以採收了,如果用的是大蚵苗,只要1年或1年半就能收成。」
拉起一串養殖鮮蚵,重達10公斤,劉青峰的蚵田,一年可產出85噸,去年為他賺進3900萬台幣,而且鮮蚵的單價,每年都在穩定增長中。
廣西蚵農 劉瑞率 :「收購牡蠣的價格,每年都在上升,現在大約是1公斤1塊錢(人民幣),明年又會再漲幾毛錢。」
欽州有數百年的養蚵技術,不過直到90年代末,因應越來越多愛吃牡蠣的饕客,才開始擴充養殖規模,現在甚至是全中國的蚵苗供應大盤,全國70%的蚵苗,都來自廣西欽州,為了讓養蚵產業得以永續,蚵農也開始重視環境的保育。
廣西蚵農 劉瑞率 :「我們以前用保麗龍塊圍起蚵田,現在用的是這種,藍色可回收的桶子,能至少使用十年。」
牡蠣是濾食性動物,1顆成年牡蠣,1小時能淨化3.8公升髒水,除了是天然淨水器之外,還是海洋保育的重要尖兵。
野生牡蠣計畫負責人 麥肯錫博士 (Dr. Ashleigh Tinlin-Mackenzie) :「牡蠣會在這個籠子裡繁殖,然後會產出好幾百萬的牡蠣幼苗,目標是讓牠們游出海後,找到最佳棲息環境生存,在海床上創造多元的生態島礁。」
英國東北部沿岸,正進行大規模的牡蠣放養工程,由於過度捕撈和海洋汙染問題,該地的漁獲從1800年至今,銳減95%。
英國養殖蚵農 :「牡蠣是北海產物,也是我們賴以維生的,牠們來自海洋,來自天然的環境。」
科學家派出牡蠣大軍,除了能自成天然棲息地,還有其他功能。
英國國家環境局人員 瑞文克拉夫特 (Zahra Ravenscroft) :「牡蠣礁能減緩海浪衝擊,穩定海底的沉積物,對沿岸地區居民來說好處多多,除了能避免海岸侵蝕,也能降低淹水風險。」
以天然方式重建海洋生態,目前英國東北部地區,已經安置24個牡蠣繁殖籠,共計1300個牡蠣小尖兵,盼望能為英國漁業,帶來新契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