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除了防疫措施,另一個重要戰場就是「紓困與振興」。美國和日本,各自打出3兆美元規模的銀彈攻勢,金額佔日本GDP超過4成。現金發最多的則是香港,每位國民可拿到台幣3萬8千元。但並不是出手越大方,效果越好,有別於美國失業率超過15%,歐洲各國多半不到10%,原因就在歐洲高度重視勞工權益,許多國家會直接補貼員工部分薪資,盡可能減少企業裁員。
聲源:主播:「肉品加工廠爆發新冠疫情,許多廠房關閉。福特、通用和飛雅特克萊斯勒,都因為疫情暫關美國產線。停車場空的,零售店、公司行號都關了。」
全球最大疫區美國封城3個月下來,沒病死的也快要餓死。
特教助理老師:「我從4月30日就整個斷炊了,就在這一切發生時。疫情期間有300萬人在尋求健康保險,我竟然是其中之一。」
政府僱員也無法倖免,53歲的特教老師原本在紐約一間公共學校服務,和100個同事同時丟掉飯碗。美國各級政府4月就裁員百萬人,5月再砍57萬個工作機會。
穆迪資深分析師 馬克讚迪:「我們很需要這些職位,老師、消防員、警察、救護員、醫療院所員工、社工,大流行病和經濟危機期間尤其需要他們。」
歐洲也沒好到哪裡去。英國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看到的不是遊客如織,而是一個個無業遊民。
失業男子:「因為我爸媽是高風險族群,我繼續跟他們住不太好」
CNN記者:「他們怎麼說?」
失業男子:「叫我離開,所以...我就走了。」
老百姓和企業苦不堪言,全得靠政府伸援手,然而同樣是紓困,效果卻差很大。歐美失業率攤開比一比,美國已超過15%,持續往20%邁進,歐洲4巨頭連10%都不到,英國失業率僅有個位數,關鍵就在紓困方式不同。
旁白:「如同美國,英國多數地區也執行封城,社會經濟的連結一樣崩壞。但英國沒有坐視勞工被裁,而是採取不同行動。員工可以拿到8成薪水,企業也能拿到補助,去付店租和其他開支,丹麥和荷蘭也採用類似機制。」
美國雖然也對企業提供貸款,但中間多了申請和審查程序,難免曠日費時。部分行號還沒等到錢下來就燈枯油盡,連帶讓許多工作職位永不復返。
美國眾議院投票主持 傑克森李(5.15):「英雄法案宣告通過。」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6.12):「如果不趕快因應,有人是會喪命的。」
難怪各國分秒必爭,刺激方案一個接一個。已經負債累累的日本祭出超大手筆324兆日圓,總額和美國不相上下,佔GDP比例超過40%名列全球第一,狠甩美國的13%,瑞典和德國超過10%,法國、西班牙緊追在後。如果用直接進口袋的現金排名,香港每人發3萬8台幣最大方,澳門、美國以3萬多塊分居二三名,再來是日本的2.7萬,新加坡和南韓也玩起大灑幣。
邁阿密大學商學院院長 奎爾奇:「到最後我們也只能透過徵稅來還債,顯然會帶給美國經濟很大負擔,也許超過一整代人。」
如果有選擇,誰想要債留子孫。尤其對於緊抱「歐洲一體化」思想的歐盟,端個政策牛肉,比一般主權國家還要綁手綁腳。
5000億補助款以預算編列,另外2500億是必須償還的貸款,規模比不久前德法元首共同提案的「經濟復甦基金」往上加碼了一大截。難的是,執行細節如何達成共識。
德國總理 梅克爾(5.27):「目標是我們必須在秋季安排足夠時間,給歐洲議會進行討論,以便基金能在2021年1月1日前成立。」
主要因為歐洲火車頭德國協調有功,否則奧地利、荷蘭為首的「節儉兵團」原本強烈反對議案
不願用本國納稅錢,間接為歐豬國家債務買單,凸顯出日漸加深的南北歐分歧。
布魯塞爾智庫學者 達瓦茲:「對於一些背負很多債務的成員國,例如希臘、義大利或西班牙,很難清償新的債務。」
就算撇開歐盟,德國總理梅克爾國內要處理的狀況已經夠棘手。
旁白:「漢莎航空和德國政府達成90億(歐元)紓困協議,幫助該公司維持經營,救援方案將使政府獲得兩席董事席位和集團的2成股份。」
5月底紓困完漢莎航空,6月初再推出1300億歐元疫情以來第二波振興方案,同時大砍增值稅率,盼能刺激消費。
法國總統 馬克洪:「所有在法國生產的車型,我們要確保繼續在此生產。」
法國同樣豪砸80億歐元紓困汽車業,針對個人也提高補貼金額,鼓勵購買低汙染車款,而不學德國一律減稅。各國紓困路線大不同,不一定誰優誰劣,而是因地制宜,就看哪一種最能立竿見影,盡快帶領人民走出經濟寒冬。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