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到2050年全世界將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長期缺水的地區和國家。水已經成為地球上最令人覬覦的資源,華爾街打著拯救人類的名號,想要發起一場革命,讓水變得有利可圖,並創造出像石油市場一樣的「水市場」,以市場機制來分配越來越珍貴的純淨水,這種概念卻非華爾街發明,《公視主題之夜》在3月22日水資源日前夕,將藉由法國紀錄片的視角,關注水資源大戰的歷史與最新發展。
現代人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排隊搶購,比方說1989年7月,在英國的倫敦......
紀錄片《搶水商機》:「我週三出門,晚上九點到家,發現沒水了。」
紀錄片《搶水商機》:「大概還要再跑四、五趟取水(才夠用),就連戰爭期間都不需要像這樣排隊取水。」
倫敦並不是颳颶風,卻遭逢史上劇變──人類史上第一次、也是僅有一次的水資源私有化。
首相關於成功的定義奠定於自由市場理論上,生意人在意的是獲利,一拿到經營權便將積欠水費的用戶給斷了水,總數是一萬一千戶。
紀錄片《搶水商機》:「我心想,這真可惡。」
二十多年後,金融業一腳踏入水世界,掌控全英國20%供水的泰晤士水務公司便被澳洲的麥格理基金收購,這家公司在業界大名鼎鼎。
紀錄片《搶水商機》:「在那裡(澳洲),它(麥格理)被稱為百萬富翁製造廠。」
只是,在提供倫敦十年的飲用水後,這家百萬富翁製造廠卻只給倫敦留下20億英鎊的債務,冤大頭只有一個。
今天,有超過80%的英國人希望回到從前那個「水是全體共有且基本上是免費使用的年代」,但是這個概念卻在逐漸消失。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執行長 迪恩·德雷/紀錄片《搶水商機》:「『水從天而降,它該是免費的』,我只要聽到有人這樣講,我都會回答說『鑽石生於自然,但不是免費的』。」
但是人沒有鑽石還能活得好好的,沒有了水,生命可就有危險;這位加拿大最大銀行旗下子公司的執行長,之前任職於名氣更響亮的集團。
紀錄片《搶水商機》:「我以前在高盛工作,2008年的那場會議是我召開的。」
他口中的那場會議是高盛集團在2008年6月金融海嘯爆發前所召開的,討論的主題則是水能否成為新的石油?
紀錄片《搶水商機》:「水會成為下一個石油嗎?這個問題不會消失,只是現在大概還不是時候。」
水成為金融家眼中的光芒藍金,原因不難理解,直到今天,人類已經消耗掉地球70%的純淨水,當人口不斷增加加上氣候變遷,華爾街於是動腦筋,要將氣候變遷轉換成市場主力,把構成生命一大要素變成列在股票交易清單上的商品,但華爾街並非「水市場」的發明者。
紀錄片《搶水商機》:「阿德雷德預報最高溫將高達四十五度,這可能是當地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
南澳洲阿德雷德,這個地球最乾燥大陸上最乾燥的城市才是「水市場」的起源地,水用滑鼠點擊就可買進賣出,價格根據每天的供需而定。
紀錄片《搶水商機》:「水就在那兒,我摸得到,也可以踩進去,但除非我有錢,否則我不能用。」
一旦交易成功,灌溉水道的閘門就會自動開啟,將數百萬公升的水送到付得起的顧客手上;在這出了名乾渴的國度,如今許多農夫種不出自己的作物,養不起自己的牛。
紀錄片《搶水商機》:「現在光是給我的牛喝水,一年就要花五十萬元的水費,五十萬元。」
掌控農夫與牲口命運的是遠在商業大城墨爾本的銀行家、保險公司以及退休和投資基金經理人。
紀錄片《搶水商機》:「我不需要擁有土地。」
紀錄片《搶水商機》:「你投資了多少?」
紀錄片《搶水商機》:「不多,大概兩千萬元,水的價格已經翻倍了,在接下來十年 它還會再翻一倍。」
綽號「水匪」的大衛·威廉斯蒐購政府分配的「水權」,再將水出租給農夫,哪天,某個農夫可能會租水租到債台高築得拿土地抵債。
紀錄片《搶水商機》:「就像回到以前地主和佃農的時代,真的回到中世紀了。」
發明「水市場」的澳洲經濟學者表示這是共享,但共享通常演變成激烈的競爭與淘汰,可想而知,金融家眼中的革命會引發反彈。
紀錄片《搶水商機》:「那些負擔不起的人該怎麼辦?他們也需要水。」
在三月二十二日水資源日前夕,《公視主題之夜》選播這部法國公共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帶領我們了解金融市場正在逐步成為壟斷世界水權的霸主,以及與它對峙捍衛基本人權的力量。
紀錄片《搶水商機》:「反對到底,絕不買單。」
「水的戰爭」已經開打,最後誰會是贏家?市場?人民?還是地球?
加拿大人協會全國主席 茉德・巴洛(2010.7.28)/紀錄片《搶水商機》:「必須明文宣示公共資源應該平等共享。」
而這場決定未來水資源走向的拔河賽將會繼續拉鋸下去。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