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今年元旦起推出號稱最嚴格的電子商務法,簡稱電商法,其中明令所有電商、微信社交平台上的代購賣家,都要申請營業許可證,並且依法繳稅,違規查到會被罰最高人民幣200萬。但現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代購賣家想出一堆規避怪招,把商品照片換成手繪圖片,還幫這些代購的化妝品、保養品取暱稱,敘述文字上,則用英文或韓文等其他國家語言,又或者是奇怪的描述,讓平台無法輕易辨識代購的字句。
YSL取字母諧音叫「楊樹林」;紅色瓶身的資生堂精華露叫「紅腰子」;海洋娜拉品牌英文字母直接音譯叫「臘梅」。
網購消費者:「韓國的一些(代購),他就會配上韓文,然後在加上那個圖片,就總體來說看著很形象,字會看不懂,但是圖片的話一下就能看出是什麼牌子。」
代購賣家:「我們也誰都不清楚它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力度,比如說有任何商家的名字,或者是產品的品牌的官方圖,從這上面下手的話,我們就可能有封號的風險,所以我們就採取一個畫畫的方式。」
由於電商法要求,代購賣家必須申請經營許可證,還要依法繳稅,違者最高罰人民幣200萬,儘管訂出重罰,但大多數的代購賣家卻還心存僥倖,想鑽漏洞又怕被查到,用英文、韓文、日文來敘述商品,甚至有這種寫著,「神仙喝的水,如果想成仙,記得來我家喝」,表面上讓平台無法辨別是代購的字句。
代購賣家:「有一個產品叫做『悅木之源』(品木宣言)的菌菇水(靈芝水),我們就說它是一種靈芝和蘑菇燉出來的湯,那其實常買的客戶就都懂了它是什麼東西了。」
出怪招躲避監管,但可能都是白費工夫,因為專家說就算查不到代購賣家發布的商品訊息,只要構成經營和交易事實其實就是違規。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邱寶昌:「如果你現在耍小聰明,法律已經規定了,你要去登記,你沒有去登記,一方面要進行處罰的查到的話,第二如果逃稅的話,肯定要追究責任。」
就算查到還是要罰,代購賣家也要鋌而走險,畢竟大陸推出的電商法已經嚴重衝擊到他們的生存。
代購賣家:「利潤空間變小了,真的是一個挺大的困難的。」
少了免稅優勢,代購價格沒有競爭力,不僅如此,電商法細節繁雜,其中包含所有代購商品都要有中文標籤,代購賣家還得擁有採購國的經營執照,要全部符合,難度很高。
代購賣家:「比如說在美國帶保健品,那是不可能有中文標籤的,你怎麼能檢測到電商平台上,尤其是微信這樣的個人平台下,代購賣的都是有中文標籤的產品,我覺得這個非常難管控。」
另外,電商法裡提到,如果只是在電商、社交平台從事零星小額的交易活動,就不用申請經營許可,但又沒有具體的金額限制,更讓代購賣家無所適從。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邱寶昌:「要公布典型案例,通過案例來進行普法,這種普法是有威懾力的,所以說《電子商務法》實施了,但《電子商務法》實施了怎麼樣,可能還需要一個實踐的過程。」
儘管大陸官方強調,推行電商法是要整治網購亂象,不是要刻意打壓代購賣家,但如今看來,法規不夠明確倉促上路,反而影響行業發展,延伸出更多問題。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