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最新民調

全台36萬媽媽很憂鬱!單親媽憂鬱比例高,25%心事沒人說

一年一度母親節在5月11日到來!為了關心全台媽媽們的心理健康,TVBS新聞網、TVBS民調中心聯手進行「媽媽憂鬱傾向大調查」,在2025年3月25日至4月2日進行,以美國精神醫學會發展的憂鬱量表為標準,透過市話及手機抽樣,訪問全台902位20歲以上的媽媽。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標準,在表1「美國精神醫學會憂鬱量表」中,如果前兩題其中一題選擇「有」,且後七題有四題以上回答「有」,就具有憂鬱傾向,可能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仍須醫師進一步診斷。

歷經13年做過八次TVBS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由13年前的2012年(民國101年)的10%,逐漸降至2016年(民國105年)、2018年及2020年調查5%的低點。根據本次調查,有憂鬱傾向的媽媽維持5%,估計全台近720萬位媽媽中,可能有約36萬媽媽有憂鬱傾向,比例雖未增加,但也未能再降低。另從年齡、職業與婚姻狀態的媽媽憂鬱比例,有以下四個發現:

憂鬱媽媽5%占比難降?

愈年輕媽媽愈憂鬱!30~39歲媽占9%最多

進一步與年齡交叉分析發現,30~39歲媽媽,憂鬱傾向為9%,高於其他年齡層,40~49歲及50~59歲媽媽的憂鬱傾向皆為6%,60歲以上媽媽憂鬱傾向最低,僅3%。較年輕的媽媽,在生活、工作及教養子女方面,是否承受較大壓力,值得注意。

從「年齡」看媽媽憂鬱傾向

婚姻裂痕更憂鬱!15%離婚單親媽最煩惱

離婚(15%)或喪偶(7%)的單親媽媽,有憂鬱傾向比例高於已婚媽媽(4%)與婚姻狀況交叉發現,離婚的單親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最高,為15%;喪偶的單親媽媽們也有7%有憂鬱傾向,皆高於已婚媽媽們的4%。整體而言,單親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高於已婚婦女,可能與不少單親媽媽需獨自教養子女、負擔經濟壓力有關。 

從「婚姻狀態」看媽媽憂鬱傾向

職業下的憂鬱線!藍領媽媽、家庭主婦各6%最多

藍領(6%)或家庭主婦(6%)媽媽們,憂鬱傾向高於白領(3%)及退休(3%)與職業交叉分析狀況來看,職業為藍領工作者及家庭主婦的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皆為6%,略高於白領上班族(3%)及退休媽媽(3%)。家庭主婦及從事藍領工作媽媽們的生活型態、人際交往、成就感及經濟狀況等,是否與憂鬱傾向比例較高有關,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從「職業別」看媽媽憂鬱傾向

誰接住媽媽的心事?25%沒傾訴對象、朋友23%、老公20%

根據調查,媽媽們如果心情不好時,最常找朋友談論煩惱的比例仍為最高,為23%,但與2020年(民國109年)調查結果相較,減少5個百分點;其次是丈夫的20%,比例與五年前的調查相當;有7%最常向姊妹傾訴,5%是和女兒。此外,有25%媽媽表示心情不好時,不會向人傾訴,或沒有訴說煩惱的對象,比例較五年前略減一個百分點,但仍高於過往其他調查。交叉分析顯示,都沒有傾述對象的媽媽,憂鬱傾向比例為7%;會向朋友傾訴的媽媽,有憂鬱傾向的比例也有6%;會向丈夫傾訴的媽媽,憂鬱傾向僅2%,比例較低。

媽媽心情不好時,最常找誰談論煩惱?

「憂鬱評量」表1:最近兩個星期,你有沒有以下症狀?

1. 有沒有常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絕望
2. 有沒有對日常活動都失去興趣或樂趣
3. 有沒有胃口不佳、體重顯著減輕或食慾增加、體重顯著上升
4. 有沒有失眠或睡眠過度
5. 有沒有精神狀態激昂或呆滯
6. 有沒有常常感到疲勞或缺乏活力
7. 有沒有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感或過度不適當的罪惡感
8. 有沒有覺得很難集中精神或思考力,或注意力減退或猶豫不決
9. 有沒有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的意念,或企圖自殺

說明:本問卷題目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發展的憂鬱量表(DSM-Ⅳ)

關於民調

訪問時間:2025年3月25日至4月2日晚間18:30~22:15
調查方法:市話、手機併用的雙底冊抽樣調查,人員電話訪問
有效樣本:902 位(市話466、手機436)台灣20歲以上母親
抽樣誤差: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3個百分點以內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TVBS新聞網・內容策展組

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