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璋站在一個古舊的角落裡,乍看真以為這是4.50年代的場景。老闆黃建璋:「以前的雜貨店就是這樣。」
這其實是一家餐廳,所有的擺設,是老闆自己的童年記憶。黃建璋:「以前是腳踏車各2盒邊,騎車邊按叭噗,那是古早味,以前我們都有經過啦,聽到趴撲就去買,看到有人在舀,就特別想吃,很懷念。」
記者:「小皮球、香蕉油,滿地開花21。」黃建璋:「小皮球在這裡。」
老式的窗櫥裡,有早已經看不到的計程車計程器,有大同公司出產的第一代電扇,還有老闆年少時曾經學過做月餅的模型,主打懷舊的餐廳很多,但對黃建璋而言,這些充滿時代氣氛的童玩或器具,不只是宣傳噱頭,從大同寶寶就可以看到一段屬於他人生的軌跡。
黃建璋:「以前我們家裡都沒電視,要去隔壁看,家裡有電視就是有錢人,就送大同寶寶。」
5年級的黃建璋,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電視跟大同寶寶,彷彿成了一種幸福象徵,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家裡終於有了一台電視,也有了第一個大同寶寶,從此他就喜歡上這娃娃,長大後有了經濟能力,忍不住想全部收藏。
黃建璋:「這是大同的創業年,胸號要加7年才是民國,妳現在看胸號51年是第一支,可是不是民國,那是58年才出的,妳不覺得他看起來呆呆的嗎,憨憨,這代表台灣的味道,大同在台灣快要100年耶,百年企業有台灣味。」
把台灣味掛在嘴邊,因為這是他開店的初衷,不過事實上,黃建璋一開始學的是西餐。黃建璋:「小學畢業,民國63年就出來工作了,那時候要有地方住啊,因為我們就離家了嘛,沒有跟家裡住在一起啊,那找工作不止要有飯吃,還要有地方可以住。」
因為西餐廳供吃供住,13歲的黃建璋開始當起學徒。黃建璋:「去當學徒啊,要洗碗,一個月700元薪水,打破碗盤一個月賠2千多元,3個多月都沒有領到薪水。」
一晃眼10幾年過去,學成出師,民國70幾年,剛好台灣經濟發展,股票飆漲上萬點,黃建璋曾經擁有2家店面,一家是高級法式餐飲店,還有一家石板燒,很是風光,但是好景不常。
黃建璋:「因為餐廳那時候,景氣那時候,民國那時候不知道80幾年,股票都大跌,那時候我賣得餐比較高檔,套餐要3、4千元,股票不好,就沒辦法做啊。」
股市崩盤,景氣下滑,30歲的他為了生活只好轉行,剛好這時候有親戚在做道路工程。黃建璋:「沒辦法,為了生活啊,要改行就改行,改路就改路啊。」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人只是被環境推著走,黃建璋說他曾經標下很多工程,台北市、基隆,有很多路燈都是他當時做的,但是大約10年前,原物料開始大漲,工人也不好請,讓他想起自己的老本行。
黃建璋:「自己學餐廳,想說不然再回來做吃的,自己又愛吃的,做吃的也比較有興趣,對食材的開發也比較瞭解。」
只是學西餐,為什麼最後做的卻是台菜。黃建璋:「西餐說真的我不愛吃啦,年輕的時候西餐又貴,你一般人哪有財力消費,一個月賺幾百元,一塊牛排就好幾百了,一方面不合,一方面又吃不到。」
當年只是為了生活當西餐學徒,真正愛吃的、想跟人分享的還是台菜,但雖然是從廚房出身,料理基礎一定有,但真的要煮出家的料理、阿嬤的味道,沒那麼容易。
黃建璋:「自己去吃,四處吃,大街小巷吃透透,如果遇到老一輩就問,這東西怎麼做,自己回來再研發,因為外面家庭做的,不一定適合餐廳,還要改良。」
靠著老一輩流傳的經驗,摸索出傳統滋味。黃建璋:「以前比方說滷豬腳好了,最傳統就是醬油、蔥、蒜加進去,還有要用甘蔗頭,不加糖,用甘蔗糖才會自然甜,還有要加什麼雞腳,滷起來才有膠質,吃起來才QQ的,這都是老人家教的。」
於是有了這道豬腳滷地瓜,滷了2個小時的豬腳,放進地瓜後再煮滾。黃建璋:「豬腳裡面有滷汁,那個地瓜吸收之後,吃起來有特別的味道,又代表台灣的食材,編號11號金山種得,金山的地瓜比較好吃,台農所11號地瓜很多地方都有種,但是唯獨金山的,金山妳知道嗎,金山的地瓜最好吃,土質的問題。」
不只裝潢是台灣味,黃建璋選用的食材、菜色也一樣,中心思想就是本土,用麻油爆香老薑,這道煎蛋的靈魂是麻油。黃建璋:「那是屏東鄉下自己做的,他不是工廠喔,他是有空去種田,種田完了,休息的時候才來做手工麻油,純手工做的,味道很重,不像工廠做的味道很淡,麻油是台灣的特色,很好的東西。」
至於很多人愛吃的地瓜葉,他跟皮蛋一起煮。黃建璋:「以前我們鄉下吃的地瓜葉啦,被報導能抗癌養生啦,現在就漲價了,搭配台灣特有皮蛋,這是天然味素喔,煮菜不用加味素,加這個就好了。」
至於現在很多小攤子在去骨的雞翅裡,加進油飯燒烤,黃建璋加進去的,是從花東來的泡菜飛魚卵。黃建璋:「這裡面有泡菜飛魚卵,所以要小火,不然會裂開,皮開肉綻就難吃了,裡面飛魚卵要熟,要熟的時候再開大火,皮就會微焦,吃起來才酥脆。」
傳統一點的芋頭蒸排骨,也一定要選用台灣大甲的芋頭,某種程度來說,黃建璋自詡不只是一個餐廳老闆,更是一個文化人。黃建璋:「來我餐廳吃飯,可以先到文物館參觀,台灣的一些收藏品,順便來這裡吃東西,這樣觀光客來這裡才有意義,不然一般這樣好像在趕鴨子,吃頓飯沒什麼收穫,但是如果吃一頓飯,能夠吃到台灣的特色,看到台灣的一些民俗文物,那感覺就好,就不一樣了。」
所以他一直在收集這些舊時代的產物,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黃建璋:「那天一個台糖的董事長,90幾歲來吃飯,看到海報高興得不得了,這是愛國獎券,以前都是畫的娃娃,都很漂亮很可愛,以前都是直的,後來才出橫的,這不好收集,我收了10多年,才收了幾百張而已,全套要有1173張,我喜歡這種味道,娃娃用畫的,過年過節的氣氛那種感覺,看起來就很可愛,還有那種鄉下家裡要打掃,國民教育須知那種,都有畫出來,我喜歡那種裡面的故事,看起來就是有味道。」
他除了用收藏說台灣故事,裝潢的材質也堅持台灣味。黃建璋:「這門窗都是以前人家舊房子拆下來的。」記者:「不是特別做舊舊的?」黃建璋:「做不出來啦,很貴,這是檜木的,這是那種顏色,這是為了要申請建材消防,把他塗防火漆,很浪費,像我桌椅都是檜木、牛樟、櫹楠,都是台灣原木種的。」
在景氣差的這個年代,純樸、懷想過去,成為一種趨勢,這家另類「老」店,堅持了將近10年後跟上潮流商機,因為老一輩來懷舊,年輕人來嚐鮮,擁有一定的顧客群,不過還是有挑戰要面對。
黃建璋:「大家都想吃創新料理、創意料理,這種傳統的沒人要吃,像豬油拌飯誰要吃,鄉下農人吃豬油拌飯覺得很好吃,現在大家說怕胖什麼的,這種老滋味,很難競爭,自己要堅持。」
開始不難,堅持才最不容易,黃建璋說還有很多收藏,店裡頭放不下了,他打算做一個小型的民俗文物館,讓客人在吃東西、滿足胃之前,也能跟他一樣,讓腦海裡充塞這些專屬舊時光,溫暖的兒時回憶。
◤超夯旅遊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