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種舞蹈再度受到矚目,台灣也有一些人被吸引而開始學習,它就是踢踏舞,電影《樂來越愛你》中,男女主角在夜景聖地翩翩起舞,這部電影是向歌舞片致敬,其實這種起源於黑奴因為被法律禁止擊鼓而發展出來的舞蹈,上世紀中期就是因為歌舞片而受到歡迎。
一想到踢踏舞,我們心情飛揚,《萬花嬉春》的男主角發花癡時,在雨中唱歌還不夠,要跳踢踏舞,傳遞春風得意的肢體動作,非踢踏舞莫屬!而《芝加哥》大律師,官司勝券在握時的志得意滿,跳踢踏舞最搭了!
電影《芝加哥》:「請問您知道剽竊的意思嗎?我知道,您也知道這是一項罪?所以如果您知道這本日記是假的,那接下來十年,你就得吃牢飯,我只是照著人家告訴我的講。」
而踢踏舞還能替英格蘭小鎮男孩,發洩父親反對他投入「舞動人生」的憤怒,踢踏舞,因為電影而被台灣觀眾所熟悉,最近更因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樂來越愛你》,而帶動一股新風潮。
踢踏舞是源自於美國的藝術形式中最早期的其中一種,大家都好奇的就是那踢踏、踢踏聲。
舞者/研究員珍戈柏:「看人跳踢踏舞非常有趣,因為大家會想知道鞋底裝了什麼,你如何發出那種聲音,大家總是很好奇,我們是用這個發出聲音,這塊鋁片,一開始是木頭。」
踢踏舞起源自現在是紐約中國城的「五點區」,它一百年年前是幫派林立的貧民窟,更是紐約第一鍋民族熔爐,踢踏舞結合了非洲儀式、愛爾蘭吉格舞和英國木屐舞,而19世紀初,非裔美國人和愛爾蘭移民就混居在五點區。
電影《紐約黑幫》:「黑暗大陸的旋律,被丟進隔離區,和愛爾蘭狂歡攪和。」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自從政府立法禁止黑奴擊鼓後,他們開始用趾尖與腳跟敲擊地板,產生打擊節奏,逐漸發展出踢踏舞,即興是它最根本的元素,而踢踏舞長久被認為是爵士樂的一部分。
舞者/研究員珍戈柏:「我們被認為是音樂家,我們也自認是音樂家!」
19世紀中期的歷史文獻,形容早期的踢踏舞,是在黑人與白人共同的流行娛樂,早期的踢踏舞者,像是朱巴大師,還曾到歐洲巡迴演出,直到1930與40年代,好萊塢電影的厚愛,這對尼可拉斯兄弟原本在哈林區將黑人的娛樂提供給白人消遣,他們從棉花田俱樂部一路躍上大螢幕,但幾十年過後,提到踢踏舞王,影迷直覺會想到Fred Astaire!
1970年的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71高齡的他生龍活虎,但說他是踢踏舞至尊不是沒有爭議,他曾在1936年的經典電影《搖曳時光》中,塗黑臉向踢踏舞大師比爾柏貞格羅賓森致敬,這是他的心意,卻也道出好萊塢種族歧視的現實。
舞蹈史學家與評論家布萊恩賽伯特:「非裔美國人認為,踢踏舞是他們的,厲害的非裔舞者無法成為Fred Astaire,因為機會只給白人舞者,而非黑人舞者。」
而物換星移,踢踏舞逐漸退燒而沉寂,直到1970年代,知名舞者珍戈柏與布蘭達布法利諾推出一系列踢踏舞秀,並致力追尋它的根。
舞者/研究員珍戈柏:「我們尋找最正統的舞步,我們知道百老匯的踢踏舞被認為非正統,我們不會像這樣數八拍,換句話說就是不數拍子,而是按照節奏起舞。」
踢踏舞有「國歌舞步」,1920迄今鏗鏘有力,她們的努力,直到現在還受到推崇。
舞者/教授傑森費南德茲伯納:「用雙腳演奏音樂,傳承祖先的方式創作音樂,用你的靈回創作音樂,這真是很美妙,最重要的事情是音樂,當無法再敲擊出好的音樂,只剩下賣弄手臂和臉,那是偷呷步,代誌就大條了!踢踏舞就是創作音樂!」
如今世界許多地方的舞者,仍舊跳著1920年代踢踏舞國歌Shim Sham Shimmy的基本舞步,而一些美國新移民並在踢踏舞的古典基礎上,融入了鄉愁,將這種百餘年的舞蹈幻化出新意。
巴西踢踏舞舞者菲利浦蓋嘉尼:「我一直覺得踢踏舞和家鄉音樂很契合,所以我決定結合這兩項人生志業,巴西音樂和踢踏舞,巴沙諾瓦、森巴、馬拉加度等等旋律。」
相信藉由這些年輕一輩藝術家的腳上功夫,踢踏舞將繼續敲擊出反抗禁錮的自由靈魂!
舞者/教授傑森費南德茲伯納:「它如此親密,如此珍稀,我相信踢踏舞會永遠如新,無論何時有人跳踢踏舞,人們會說『哇!你怎麼用腳辦到的?』它總是能讓大家笑開懷!」
圖/Singin' in the Rain臉書、La La Land臉書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