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KANO》上映12天,全台票房已經破1億4千萬,不過最近網路上不時出現電影媚日,偏離事實的批評,巧的是今天(11日),如果你打開中國時報跟聯合報的言論版,會發現兩報都刊登了批評《KANO》的投稿文章,除了標題和人名外,文章內容幾乎完全一模一樣,有網友質疑《KANO》被人有有計畫攻擊,循線找到投稿者,態度非常低調,而監製魏德聖則表示尊重言論自由。
為了重現1930年代日據時代台灣,電影《KANO》電影台詞多講日文,電影場景也走復古日本風,演員拿日本國旗、穿和服,其中嘉農小球員們征戰甲子園。
電影《KANO》花絮:「打進甲子園,為台灣農民爭口氣。」
水圳技師八田與一這番話更是熱血到不行,票房衝破1億4千3百萬,卻有民眾投書報紙社論,認為電影《KANO》片段還原的手法,正如選擇性的失憶,就像我94歲的母親,經常懷念日本殖民時期「夜不閉戶」的善治,卻很少對當時「捉到小偷就剁掉手」的酷法提出批評,評論者認為電影對日本殖民時期刻意報喜不報憂。
詭異的是,這篇社論在同一天,一字不差被登上兩份不同報紙,開頭都是「你KANO了嗎」,雖然標題不同,撰文者一個姓陳、一個姓嚴,但都是水產養殖業者,諸多巧合引起熱烈討論,被懷疑難道是遭人有計畫的攻擊?但聯絡到社論撰文者,他態度低調,不願回應。
《KANO》電影監製魏德聖:「就是台灣是一個寬容的社會,應該有更寬容的心在面對歷史。」
對於外界批評,魏德聖表示尊重觀眾想法,也相信應該不是蓄意攻擊,不過還是強調電影畢竟是電影,觀眾不要帶著立場去欣賞,比較能樂在其中。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