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獨家〉廣告不講產品「賣」關子 另類吸睛法

記者 王薏絜 / 攝影 蕭鴻翰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2/11/06 19:2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多年前,有個口香糖廣告很紅,廣告內容和產品完全沒關係,但反而讓消費者印象深刻,後來還叫這樣的廣告手法是「意識形態」,打破以往早期廣告,都是直接告訴消費者要「賣什麼」的傳統作法,而最近有個賣場廣告,找來很多各行各業的人上台演講「我的夢想」,但有不少人覺得看到最後,不知道倒底要宣傳什麼,也讓人好奇。

賣場廣告:「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買一台割稻機,因為割稻機的數量不多,所以都要排隊。」民眾:「是(賣)稻米嗎?」

其實廣告不是米要特價,再看另一段廣告片段。賣場廣告:「我自己本身是開貨車,所以一般很難可以全家一起出去,如果我有一台休旅車的話,這樣我就可以經常帶著全家出去走走。」民眾:「有點像保險之類的吧?」

民眾的答案也不對,廣告中各行各業的人上台講話,最後出現讓夢成真的標語,葫蘆裡賣的究竟是什麼藥,民眾解讀差很大。民眾:「其實我不太懂它的邏輯,廣告要幫人家圓夢的?」

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要宣傳什麼,最近強打的廣告內容,其實是賣場在做調查時,詢問客人「能為你做些什麼」,發現消費者回答省下的錢和時間,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但似乎無法讓人馬上理解。

廣告人范可欽:「我覺得這是個風險,如果你讓消費者看完之後,我看完了,可是它跟你有什麼關係,我沒有搞懂,這個風險客戶自己要負責的,(或者)讓人看完『霧煞煞』,反而為了要追根究柢,好奇心使然。」

多年前的口香糖廣告,一推出就吸引很多人目光,廣告內容和口香糖無關,不直接告訴你口香糖多好吃,但是看完廣告後,卻會記住賣的是什麼,也讓這類廣告有個名詞叫「意識形態」。

而廣告人認為「瞧不懂」的廣告,不見得叫好也叫座,得看廣告是否能讓消費者,強烈心動到馬上掏錢行動。

#廣告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49

0.0397

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