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女星丁國琳,日前在本土劇消失3個月突然回歸,原來先前健康亮紅燈,導致全身「異常發腫」,她原以為異常水腫,是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所致,最後發現是體質改變,導致吃西藥容易水腫。所幸後來靠中醫調理,逐漸恢復健康。
事實上,丁國琳去年8月時,就被觀眾發現身形稍微發福,她當時解釋,因為腳傷關係施打類固醇,卻一度增胖10多公斤,甚至達到巔峰63公斤,樂觀的她認為,反正體重會消回去。
不料,丁國琳原以為異常水腫,是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所致,停藥1個月後仍未消腫,擔心藥物殘留腎臟,做了2次全身健康檢查數據都正常,但仍查不出水腫原因,最後發現是體質改變,導致吃西藥容易水腫。所幸靠中醫調理後,逐漸恢復健康。
類固醇副作用 水腫又肥胖
中醫師賴睿昕指出,類固醇藥物是人工合成的副腎皮質荷爾蒙,長期過量使用會改變體質,造成腎上腺功能暫時抑制,體內容易堆積水分及鹽分,進而產生水腫的現象。根據臨床觀察發現,一天服用超過3顆以上的類固醇,且持續3個月以上,容易出現水腫、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
不只是水腫而已,賴睿昕表示,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藥物會刺激食慾,容易進食增加,體型變得肥胖,當血中類固醇濃度上升,也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囤積更多的內臟脂肪,也會造成脂肪肝。
中醫調理體質 慢慢擺脫類固醇
賴睿昕表示,診間確實有不少長期依賴類固醇藥物的患者,尋求中醫調理體質,幫助改善類固醇副作用;中醫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及病程,針對脾、肺、腎等進行調理,達到化瘀除濕的目的,慢慢擺脫類固醇。
舉例來說,停用類固醇藥物仍有水腫、肥胖的情形,大多屬於脾腎陽虛,患者常伴隨臉色蒼白、疲倦、手腳冰冷等症狀,中醫方劑以溫補脾腎為主,如真武湯、實脾飲等。
少吃2食物 降低水腫問題
賴睿昕提醒,使用類固醇藥物期間,應避免飲食重口味及加工食品,以免造成水腫問題加重,也不能自行停藥,以免出現低血壓及休克。
◎ 諮詢專家/賴睿昕中醫師
原文請見:丁國琳體質改變暴肥10多公斤!中醫師點名2食物少吃 這樣做擺脫類固醇副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