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盛行率為9.02%,但卻只有1.62%的人接受診斷。ADHD的成因,主要是因為腦部發育較慢(平均慢了三年),以致相較於同年齡,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組織能力、計畫與排序能力、思考彈性、問題解決能力等)、動作控制及情緒調節的能力等發展都較慢,表現的症狀多為「注意力不足、衝動及過動」,是一種生理因素導致的疾病,大多與家庭教養及教育環境無關,但其症狀的嚴重度及後續的後遺症,會受到教養方式與教育環境的影響。
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不用擔心,目前ADHD的治療方式有「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兩大類,醫師會依孩子的年齡及症狀嚴重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家庭、學校與醫療端三方的相互配合也非常重要。
針對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最重要的治療方針是培養父母(或教師)的正確觀念,並學習如何執行行為治療的訓練計畫,建議與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充分討論治療方式後再執行。而對於學齡期的兒童,研究顯示藥物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並輔以行為治療及學校特教的協助,便可有效改善症狀。至於青少年期的孩童,也有證據支持使用藥物治療並輔以心理社會治療(包括行為管理、加強動機、課業輔導、組織能力和社交技巧培訓等)可改善症狀。
ADHD的治療改善率達80%,若能及早治療對於孩子的成長會很有幫助,而衛生福利部為提升民眾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認知,特別拍製ADHD主題微電影「金魚男孩」以及系列衛教影片,期望去除社會大眾對此疾病的負面標籤,打造對ADHD友善的社會氛圍。
完整版微電影「金魚男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epNoqsS5Q
更多衛教資源請至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網站https://gov.tw/5ka
衛生福利部 廣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