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蟻人成真!北京研發仿生機器昆蟲 可穿梭石縫搜救、檢視大型機器

記者 戴元利 / 攝影 葉俊宏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7 12:4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7 13: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耗費15年,研究出一款只有2公分長的昆蟲機器人,他們以蟑螂為靈感,用極輕量的材質和超迷你晶片打造,未來可用於災後搜救,或者進行大型基礎設施的檢視工作。

圖/翻攝自 微博

 
電影《蟻人》片段  :「當你變小時 ,你擁有超乎常人的力量。」 

漫威英雄主角蟻人的身體,能隨意忽大忽小,展開拯救任務,這樣的電影情節已經現實中成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耗費15年,研發出這款仿生機器人,因為身長僅僅2公分,跟小指頭的指甲差不多大,透過藍芽遙控,可在極小的石堆縫隙中來去自如,研發團隊,以行動敏捷的蟑螂為發想,用碳纖維打造昆蟲機器人外殼,內建比硬幣還小的感控晶片,靠兩條前腿,做到快速直行和轉動。

 
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 詹文成:「目前我們這個空載的重量,大概是200毫克,可能相當於40多根頭髮絲的一個重量它在空載下,我們現在最快速度,可以達到45厘米(公分)每秒,已經和蟑螂的速度相當了。」

靠著兩條細金屬絲,每充電2分鐘可爬行10分鐘,未來這款昆蟲機器人,可應用在災後搜救,或大型基礎設施損傷檢測等場景,讓電影蟻人的超現實幻化成真。

有一隻機器狗,正在福建平潭兩用大橋的橋洞裡,來回巡查,這裡鋪設的電纜長達16.7公里,雖然空間狹窄,機器狗照樣能匍匐前進,利用高精度激光雷達,感知系統和AI運算,對電纜進行紅外線檢測,透過後台的視覺識別功能判斷情況,一旦數據異常,便會發出警報。

中國大陸和香港,現在都會利用機器狗,進行高壓變電站巡檢,或環境污染巡查,打破以往得靠人工,耗時長、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的缺點,做到提前預警,讓大型基礎設施順利運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昆蟲機器人#機器狗#災後搜救#基礎設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68

0.0703

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