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共20大報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兼主任張登及今天表示,他得到的印象是,這是鄧典範的淡出,習典範的登場。
由政大國關中心、台大政治系主辦,政大東亞所、台大社科院協辦的「解讀『二十大』政治報告」座談會今天在台北舉行。
張登及在會上表示,這次20大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在19大報告是69、70幾次,在20大沒有超過30次;「開放」在19大出現30到40次,20大出現17到20次。也就是說,「改革」與「開放」這兩個詞頻,在20大減了百分之50。
接著,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在19大報告是69、70幾次,在20大沒有超過30次;「開放」在19大出現30到40次,20大出現17到20次。也就是說,「改革」與「開放」這兩個詞頻,在20大減了百分之50。
張登及說,「開放」這個詞在20大很多時候指向的是要高水準的開放,而不是過去30年的開放,認為這是值得觀察的鄧典範淡出,習典範上場的重要過程。
張登及指出,改革開放還是存在,但詞頻減少了。「改革」變成完善,「開放」變成治理。現在不是不要「改革」,現在變成健全、改進、創新等其他詞彙。
他認為,「改革」在過去表示很多東西不自信做的不夠,因此要取法別人、引進去走出來;現在則是完善、創新、改進,認為在自信上能實現改革,展現所謂「中國模式」。
張登及也提到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他指出,從11屆3中全會以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跟中國發展不足與不均衡之間的矛盾」。
現在雖然主要矛盾仍然在20大報告出現,但沒有點名的中美矛盾被鑲嵌到發展矛盾中。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的「三霸」與干涉主義、雙標、極限施壓,造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的目標偉大復興間的矛盾」。
他說,偉大復興與外部干涉的矛盾,會導致追求人民美好生活與發展不足的矛盾面臨新困難與挑戰。以前是借重外部技術、制度與發展等使自身主要矛盾能克服,但現在是外部因素反而變成重要挑戰。
政大東亞所所長鍾延麟則談及意識形態。
他分析,20大的潛台詞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要走下去,不能離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其思想指導。
他提到,20大當中理論部分被擺在很前面,是很難得的狀態,用意是習近平要做政治加持,作為新時代中共意識形態理論導師地位。這次20大強調了「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隱含著習能掌握革命理論、結合具體實際、提出新的指導思想的政治信念。
被問及現在的「再毛化」,鍾延麟指出,毛澤東與習還是有差別。習近平沒有像毛時期把黨內政治帶到社會去,沒有用群眾運動的方式;毛時期強調世界革命,強調暴力手段、勒緊褲帶做,但是習的做法還是有界限,是和平、制度競爭。
鍾延麟指出,儘管報告有「毛式語言」,但從習的角度而言,一代人處理一代事,不認為是要重複毛。(中央社)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