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炎亞綸論點再掀議!地震後「雨天行車安全」懶人包一次看

編輯 謝明翰 / 責任編輯 黃政杰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3/25 12:37
最後更新時間:2022/03/25 12:37
地震後雨天行車安全懶人包一次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地震後雨天行車安全懶人包一次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進入清明時節,一如詩詞所寫「清明時節雨紛紛」,全台開始連日降雨,正巧碰上3月23日清晨1點41分,花蓮發生規模6.6強震,全台都感受到明顯搖晃,讓炎亞綸7年前的「下雨地震說」再次引萬人朝聖,甚至他本人發文關心大家還好嗎?眾人紛紛留言表示「神預言。」雖然這些是藝人與網友互動的玩笑內容,不過面對雨天、甚至還是地震後下雨行車,還是務必特別留意這些注意事項,方能確保平安。

做好4項檢查再出發

 

首先,在雨天開車出發前,務必先做好以下4項基本檢查:

1.胎紋深度是否足夠:這點尤其影響輪胎排水性,是輪胎能否抓住地面的關鍵,若不足1.6mm則不要上路。

2.胎壓是否正常:胎壓過而不及,都無法讓輪胎發揮最好的抓地力與排水效果。
 

3.雨刷是否能刷乾淨、正常運作:雨天開車時,如果因為雨刷膠條老化、硬化或是玻璃油膜,導致刷不乾淨,勢必影響行車視線。

4.車燈檢查:在雨中行車開啟大燈,甚至必要時開啟霧燈,方能確保其他車輛能透過後視鏡看到我方車輛,所以車燈能否正常開啟,不可忽視。

雨中行車6大注意事項

在雨中行車時,則有以下6點注意事項:

在大車的後視鏡中可見,若對方沒有開車燈,能見度相當差。(圖/翻攝自大車蒟蒻 JURO臉書)

1.開雨刷、大燈,必要時開啟霧燈:一如前面所述,開大燈才能讓其他車輛看見我方車輛。此外,臉書「大車蒟蒻JURO」也分享一張照片畫面,可以看到在大車的後視鏡中,能見度變得非常不好,若沒有開車燈,行車風險將大大的提高。

2.汽車開空調、除霧、噴除水劑,維持後視鏡與車窗的良好視線。機車則可在安全帽面罩上噴防雨霧噴劑、後視鏡貼防雨霧貼膜,甚至遠離汽車以免濺起水花遮蔽視線。

 
3.增加「安全距離」:雨天需要較長的安全距離,而安全距離計算為「小型車速度除以2、大型車速度減20」。

4.油門、煞車、方向盤操作細膩不急躁:眾所皆知雨中需要減速慢行,因為輪胎抓地力降低,任何急踩油門、煞車,或者大動作轉動方向盤造成車輛失控,尤其輪胎壓過標線、橋接縫或人孔蓋時,打滑機率也會提高。所以細膩踩踏油門、煞車,握緊方向盤,方能維持車輛動態穩定。

5.開啟ESP穩定系統:現在許多車輛都配備有ESP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與TCS循跡控制系統等電子系統,有開啟才能夠在緊急狀況發生時確保車輛不至於嚴重失控,給予駕駛有機會把車輛改正的空間。

6.避開積水路段:能減少車輛因為積水而產生水漂現象、拋錨,甚至是濺起水花影響他人視線的危險。

不過,若還是真的出現水漂現象,該怎麼辦呢?

 
遇「水漂現象」處理方式

水漂現象是因為車速過快導致路面積水來不及順著胎紋排掉,胎面與路面之間形成一層水膜,進而使車輛失去抓地力打滑。倘若真的不小心發生水漂現象,則謹記3條應對原則:

1.立即放開油門,勿急踩煞車。

2.緊握方向盤,保持車輛向正前方行駛

3.讓車輛自然減速,直到恢復抓地力才能轉方向盤或煞車。在沒抓地力之前,任何操作都無法有效控制車輛。

若雨勢過大,建議停車等候。(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遇2情況建議靠邊停車

碰上2種路況,則建議大家先靠邊停車,避免發生危險:

1.若發現路面積水達排氣管下緣高度,為避免引擎進水導致拋錨,建議靠邊停車等待積水退去,或者已在積水中,則保持油門深度慢慢行駛,直到離開積水區。

2.雨勢過大,已無法看清楚路況或道路標線,建議停車等候雨勢變小。

地震後遇下雨應格外當心

在經過地震後加上不停地降雨,一來山區道路的土石可能會鬆動,用路人應盡可能避免行駛山區路段。此外,如果剛好行經長橋、隧道,或碰上許多可能有掉落物的路段,地震加上降雨更有可能發生危險,盡可能避開或迅速通過,確保安全。另外,在道路上的一些坑洞,則有可能因強震加降雨,使得路面坑大加大或塌陷,除了相關單位務必替民眾檢視道路安全以外,用路人自己也要多加留意,以防發生危險。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地球黃金線

#地震#花蓮#下雨#炎亞綸#行車#胎紋#胎壓#大燈#積水#水漂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19

0.0761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