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中國計畫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政府對個人表現的給分,將決定民眾所享有的權利。其中一項打擊逃票的規範,在中國特殊國情下,為民眾上訪再添障礙,更引發「誰才是失信者」的思辨。
上海訪民小玉用筷子將白飯往嘴裡塞時,邊皺眉讀著手機裡推送的釣魚新聞標題,「注意!5月1日起,這些人將禁乘火車、飛機」。新聞內容提及,曾無票乘車、越站(席)乘車且拒不補票的民眾得補齊欠款,否則將被限制購買車票。
這項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新政,看似為了懲罰惡意逃票、健全信用社會機制,卻讓外地訪民搭乘列車前往北京喊冤的路變得更難。原因在於,不少訪民在逐級上訪的過程耗盡家產,一張足額的車票變得遙不可及。
左右小玉「上訪前景」的這項新政,源於中國國務院2014年發布通知指出,計畫在2020年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官方宣稱,這項建設旨在提升中國社會的「信用水準」與「誠信意識」。
中國目前已推出12個社會信用體系試點城市、打造首個綜合信用管理平台,透過徵信系統形成信用大數據庫,檢視個人在社會行為、商業活動、行政事務、司法制度等面向的表現並給出分數。守信者得到胡蘿蔔、對失信者祭出棒子。
訪民是依據中國大陸「憲法」行使「上訪權」伸冤的民眾,儘管受法律保障,但大陸各地方政府「人治」色彩濃厚,背後的利益共生鏈複雜,訪民前往基層的鄉、縣級政府上訪時,常因官官相護而無下文。
小玉就是一個案例,她在先生3年多前遷籍時,赫然從文件上發現,原來10多年前老家拆遷時,剛出生的兒子也獲分配一戶安置房,但這戶房子疑似遭到私吞,並未發配給小玉一家。
眼見一戶23坪的安置房憑空消失,小玉先到村委會求助,遭拒後,她轉而到上海市委市政府信訪辦公室申訴,只是案子被受理後竟又發回村裡,不僅問題沒解決,還引來地方派出所、村委會幹部側目,將小玉列為「重點關注對象」。
為了擴大上訪的影響力,小玉2015年起開始在北京舉辦各種大型會議時上訪,至今搭乘往返京、滬的高鐵10多趟。由於地方有關單位常將越級上訪者定性為「破壞穩定」而派人攔截,小玉為躲避截訪至少得提前一個月出發。
曠日廢時的上訪,無疑是精神與銀彈的消耗戰。小玉說,到北京租房短居加上打官司付出的大量費用,許多訪民最後連生存都面臨問題。幸好訪民私下流傳的「高鐵省錢大絕招」,能讓交通成本大幅降低。
小玉所謂的「省錢絕招」就是只買一張短程票從上海虹橋站一路坐到北京南站。由於票價不足額,訪民只好和乘務員玩起捉迷藏,一旦被逮到時,小玉就以「政府承諾要善待訪民」這句口號來遏止對方趕她下車,運氣好時會奏效。
因此,當小玉看到發改委頒布的「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曾無票乘車、越站(席)乘車且拒不補票的民眾補齊欠款,否則將禁止購買車票的通知時,她發現自己可能因付不出錢而被列為「失信者」,內心五味雜陳。
這已非訪民首次被中國政府的「良好立意」誤傷。中國2013年也藉由網路完善「陽光信訪」制度,讓訪民在網路申訴加速處理效率。然而,信訪網站除會因「流量不堪負荷」而關閉外,更方便網路警察監控,被訪民視為畏途。
中國官方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出發點積極,但在中共一黨執政下,先是逃不過外界對個資濫用的質疑;此外,中國龐雜的多級政府制,在導入社會信用分數量尺時,也可能讓地方小官權力再次坐大,對民眾權益干預加劇。
從小玉的經歷不難發現,一些非底層但面對支配性權力也是弱者的訪民,在無止盡的信訪迴圈中荷包漸瘦只能越站乘車,最後淪為社會信用體系中「失信者」的邏輯混淆。因為,倘若安置房確實分配給小玉一家,她的上訪故事便不會有序章。(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18/04/20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