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正進行上任以來首次亞洲行,結束南韓訪問後,明天將抵達中國大陸,成為第8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以下整理從尼克森到歐巴馬的歷任美國總統訪中重點行程:
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2年
尼克森總統與毛澤東會面,是美中關係的一項里程碑。尼克森和幕僚此行主要是為討論未來政策,並消弭雙方的冷戰鴻溝。除出席正式會議外,尼克森還參訪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兩國在國是訪問最後一天簽署「上海公報」,作為美中關係重要基礎。
福特(Gerald Ford):1975年
福特總統是第2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當時正是雙方關係的過渡期,毛澤東的健康每況愈下,尼克森也剛因水門案辭職。福特僅在中國短暫停留,多半是與鄧小平晤談,並重新確認雙邊共識,重申遵守「上海公報」。其後鄧小平成為中共領導人,發動改革開放。
雷根(Ronald Reagan):1984年
雷根總統的中國行與尼克森10年前訪中大致相仿,儘管他和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舉行了幾次正式會談,但主要交流領域在文化而非政治。他也見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雙方簽訂了避免雙重課稅和防止逃漏稅等4份文件,並起草中美和平使用核能的合作議定書。
1984年訪問中國之前,雷根已於1982年與中國大陸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簽訂「八一七公報」,目的是「聯中抗俄」。公報中提及美國對台灣軍售承諾,包括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不超過美中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準備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同意經過一段時間最後解決。
老布希(George H.W. Bush):1989年
老布希總統對中國的「工作訪問」十分短暫,僅在北京停留40小時,這趟行程在日後成為一種善意表示。
在1970年代,美國僅與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保有正式關係,老布希曾在福特任內擔任美國駐北京聯絡辦事處主任。由於這段經歷,當他以總統身分訪問中國時,早已熟稔當地文化與政治氣候,但因雙方在重大議題上立場分歧,而使老布希任內的雙邊關係緊張。
柯林頓(Bill Clinton):1998年
比起前任,柯林頓總統任內的美中關係比較正面。柯林頓此行期間也再次確認,美國遵守「一中」政策以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以及認為台灣不應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等對台三不政策。
另外,柯林頓在促進中美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00年,美國國會表決通過,美中貿易關係永久正常化。
小布希(George W. Bush):2001年、2002年、2005年、2008年
小布希總統2001年曾短暫訪中,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並在2002年、2005年訪問中國。2005年訪中時,小布希只在北京停留24小時,會見國家主席胡錦濤並舉行簡短記者會,只回答了6個問題。小布希對北韓的譴責,使他在中國具有爭議性。
小布希2008年出席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總計他任內共訪問中國4次,是歷來訪問中國次數最多的美國總統。
歐巴馬(Barack Obama):2009年、2014年、2016年
歐巴馬在2009年的亞洲行期間首次訪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站就在上海,與學生舉行市民大會般的會見,並回答了從網路審查到台美關係的一系列問題。歐巴馬與家人在北京參觀了長城、紫禁城等景點,也與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舉行正式會談。
歐巴馬總統在2014年再訪北京,先是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接著在中南海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第一次「歐習會」拉開序幕。
國是訪問期間,習近平提出6個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點方向,歐巴馬則表示美國「歡迎和支持一個和平、繁榮、穩定、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歐巴馬也說,美國對台灣議題的立場沒有變化。
2016年,歐巴馬為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任內最後一次訪問中國,也多次會見習近平。歐巴馬在南海、人權及網路安全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雙方同意推動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並建立「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中央社)
◤2024史上最熱一年◢
更新時間:2017/11/07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