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多來,德國接納130萬難民,人道精神獲讚揚,但也造成排外勢力興起。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可望在24日大選後進入國會,改寫德國政治版圖。
2013年成立的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urDeutschland,AfD),最早因反對歐元區金援希臘而崛起,成軍才半年,就在上次大選拿下4.7%的選票,差點跨過5%的門檻。隨後,AfD幾乎消聲匿跡,直到2015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決定接納難民時,因反難民而聲勢大漲。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系教授尼德邁爾(OskarNiedermayer)說:「當時,朝野都支持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唯獨AfD反對。」從此,德國的社群媒體,經常可看到AfD不停渲染,難民會提高犯罪率和發動恐怖攻擊,網上瘋傳的假新聞成了全德的熱門話題。
除了反難民,AfD也將砲口對準原有的400萬穆斯林移民,反對把伊斯蘭信仰融入德國文化,赤裸裸的排外政見在地方選舉屢創佳績,成功動員許多過去從不投票的選民。2016年的9月,AfD的全國支持度一度攀升到16%的最高點,可說是德國近年來最有組織的極右政黨。
到底哪些人將票投給排外的極右政黨?尼德邁爾分析,典型的AfD選民收入、教育程度和年齡層都屬中位數,並非低收入者,其中相當比例是勞工階級。但他們不是為了社會福利才投給AfD,而是對過多的外來移民感到不安,以及對伊斯蘭和恐怖攻擊感到恐懼。
AfD支持者中「抗議選民」比例特別高,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意思是選民透過投票來教訓原本支持的政黨,以表達對難民政策的抗議,結果造成政治光譜從左到右不管哪個政黨,在AfD崛起後全都流失選民。
但正因為抗議選民的比例偏高,而且這些選民只關心難民問題,尼德邁爾指出,隨著難民政策的調整,難民資格審查變嚴,導致難民入境人數減少,AfD的聲勢就下滑,反之梅克爾的聲望則回升。
此外,AfD打破德國社會共識,認為沒必要再像過去一樣反省納粹歷史,過度偏激的右翼言論也嚇壞了選民,其中最轟動的就是圖林根邦黨部發言人霍克(Bjorn Hocke),稱柏林市中心的納粹屠殺猶太人紀念碑為「恥辱的紀念碑」、「讓德國歷史顯得悲慘和可笑」。
尼德邁爾說:「像這樣的言論踩到德國人的紅線,從民調可以發現,許多支持者因此而背離。」
根據選前最後民調,AfD的支持度有10%,可望在選後擠進國會。兩德統一後,德國第一次有極右政黨進入國會殿堂,對政治生態會帶來什麼衝擊?
長年研究極右現象的柏林自由大學教授馮克(Hajo Funke)認為,AfD內部的激進右翼派已站穩陣腳,分析新科議員過去發表過的言論可發現,大約一半的議員屬激進右翼,這表示國會將來可能會出現納粹式的語言,言論將更為尖銳和粗暴,對民主政治運作是一大挑戰。
雖然AfD進入國會,的確有可能是德國近代政治的轉捩點,尼德邁爾並不看好AfD的未來。他說,鑑於納粹的過去,AfD在德國政壇存活下來唯一的機會,就是與激進右翼人士劃清界線,但這樣做難免會讓黨陷入路線鬥爭。
他預言,AfD進入國會後,勢必被其它政黨排擠,所有提案都會被封殺,不排除將來有邊緣化的危機。(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