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14日發表首份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是「夥伴、競爭者和敵對體制」,同時也批評北京當局試圖重塑全球秩序,加大力度確立區域主導地位,一再違反德國的利益和價值。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強調,雖然必須考量安全,但「德國不願見到脫鉤,我們想要降低風險」。報告同時指出,「俄羅斯是對和平和安全的最大威脅」,顯示在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德國的安全焦慮。
俄烏戰爭爆發敲響歐洲警鐘,多國積極提升自身國防預算、購買現代化武器,其中包括德國。德國在2022年2月27日宣布編列千億歐元的特別預算,計劃將國防預算調高至GDP的2%。TVBS看世界「注目新歐洲」特別報導專訪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他表示與二戰結束時相比,現代的德國軍隊規模大幅縮減至約18萬人。
「德國的困境在於人數稀少和彈藥儲存不足」,楊永明分析,儘管在武器技術方面領先,但短時間德國如何提升人員以及軍備數量,特別是通貨膨脹以及經濟衰退的考驗之下,錢從哪來會是一大考驗。
但在各國爭相提高軍事投資,是否到最後會變成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楊永明表示,全球國防預算都持續增加,包括德國2022年底簽署採購35架美國第五代戰機F-35,日本2023年度防衛費也增加26.3%。然而,楊永明強調,單純的軍事備戰不足以解決複雜的安全問題,如果政治和外交手段不夠成熟,過度依賴軍事手段也不一定能真正實現絕對的自保。
至於,全球積極投入擴增軍備的趨勢,是否美國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楊永明提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報告,報告內容指出五十大軍火商中,前五大皆為美國企業。特別美國特殊的「軍工複合體」,形成一個緊密結合的軍工產業生態系統,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甚至外交工具都有重要影響力。
隨著各國陷入軍備競賽中,全球態勢更傾向「你強我要比你更強」的概念,過去的「和平節制主義」已經不復存在?楊永明表示,各國都不斷強調避免衝突,並非冷戰式的零和對抗。楊永明也認為需要給德國一些時間,看他們的堅持和政策清晰度是否逐漸明確。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06/15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