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家人同住確診有症狀卻快篩陰與疫苗有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紐約時報科學記者穆易爾近日發表文章說,自己女兒COVID-19篩檢呈陽性後原以為全家最終都會感染,但即使出現典型症狀,家中其他成員篩檢皆陰性。專家認為這與人體對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有關。
穆易爾(Melinda Wenner Moyer)在文中寫道,身為科學記者,她閱讀數十篇關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研究論文,並在過去兩年採訪過非常多病毒學家、傳染科醫生和免疫學家,然而在她7歲女兒快篩出現陽性後,她自己一開始也是一陣慌亂。
穆易爾的女兒於將近2週前發燒後,隔天便收到學校的電郵通知「幾天前曾在校接觸確診者」,隨後她給女兒進行快篩得到陽性結果。她說:「我讓自己接受全家最後都會中標的可能性。」
然而事情走向好像不是這樣。穆易爾本身從未出現任何症狀,篩檢也未呈陽性。
在女兒篩檢呈陽性的當天,她11歲的兒子便不舒服,開始出現頭痛、疲勞、喉嚨痛和流鼻涕等典型的COVID-19感染症狀;2天後丈夫也出現喉嚨痛和鼻塞,但「儘管連續7天進行篩檢,先生和兒子從未出現陽性結果,包括兒子在出現症狀第5天和先生出現症狀第3天進行PCR篩檢結果也是如此」。
穆易爾百思不得其解,究竟丈夫和兒子是否感染COVID-19,即使篩檢從未呈現陽性,還是在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後感染另種導致相同症狀病毒?(然而小兒科醫師說這不太可能)
● 接種疫苗會改變身體對病毒反應
為得到解答,穆易爾致電給免疫學、微生物學和病毒學專家,專家第一句話就是問全家是否都有接種疫苗。穆易爾表示,她和先生都完整接種並施打追加劑,孩子們也都接種過疫苗但未施打追加劑。
穆易爾引述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免疫學家葛倫沃(Gigi Gronvall)說法表示,當接觸到新型冠狀病毒時,「已接種疫苗的免疫系統會比未接種疫苗者更快發揮作用」,而這種快速反應會改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葛倫沃說,首先,快速的免疫反應能減緩病毒繁殖和傳播速度,「這就是疫苗的功用:教育你的免疫系統,搶在入侵者複製失控前先發制人」。
穆易爾也引述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微生物學家莫里森(Juliet Morrison)指出,由於病毒無法在接種疫苗者體內快速複製,因此這些人在接觸病毒後可能較不容易篩檢出陽性,主要是因為其免疫系統「讓病毒數量維持在篩檢水平以下」。
穆易爾說,這意味她的丈夫和兒子可能確實感染,但他們已接種疫苗的免疫系統有很好的抵禦感染能力,以致鼻子或喉嚨從來沒有足夠的病毒蛋白來篩檢出陽性。
依據莫里森說法,而陰性結果也可能意味他們不具有那麼強的傳染性。
儘管如此,穆易爾的丈夫和兒子仍遵循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導方針,也就是即使接種過疫苗、但接觸過確診者也出現症狀,即使篩檢結果為陰性,仍應持續佩戴口罩約10天。
穆易爾說,實際上他們全家整整7天不去公共場所,她外出採買時也必戴N95或KF94口罩,以防自己正處於潛伏期。
● 即使病毒得到控制 身體也會有不舒服症狀
專家告訴穆易爾,「即使接種疫苗的人體內沒有高水平病毒,仍會出現強烈症狀」,根據葛倫沃的說法,這實際上是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而不是病毒本身引發。
至於連症狀都沒有出現的穆易爾,則可能是因為她的免疫系統很快地抵禦病毒,讓她沒機會出現不舒服症狀。
● 大多數接觸新冠病毒且出現症狀者終究會篩檢陽性
穆易爾說,專家也提出一個非常重要觀點:從未檢測出陽性和尚未檢測出陽性間是有區別的。
穆易爾的丈夫和兒子在出現症狀後持續篩檢一週,專家告訴她,他們不太可能會篩檢出陽性。但很多人只篩了幾天,實際上無法僅從幾次陰性結果就得到明確結論。
穆易爾表示,如她之前所言,當人們接種COVID-19疫苗後,免疫系統早已就備戰狀態,這些人通常比未接種疫苗者更早出現症狀--也就是在他們能夠檢測出陽性前幾天。因此當人們在出現症狀幾天後進行篩檢,他們的陰性結果並不一定代表沒有感染COVID-19,而有些人就因此認為自己沒感染而不再採取防疫措施。(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06/11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