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跟台灣的兩國關係要提升到戰略層次,仍得補上許多努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撰文:Matthew Fulco傅長壽(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譯者為廖珮杏)
立陶宛跟台灣一樣都是新興民主國家,但兩國相似之處也僅限於此,真要建立穩固關係,還是得從頭開始打地基。兩國關係要提升到戰略層次,還得補上許多努力。
去年12月底,台灣政府買了大約2萬瓶立陶宛的蘭姆酒。這些酒原本是要送到中國,但在北京對維爾紐斯當局實施非正式的經濟制裁之後,就被擋在關外。自從去年立陶宛決定改善對台關係之後,其與中國的關係就一直處於冰點。
買下這批蘭姆酒,是蔡英文政府的一步公關好棋,它的經濟影響力很小,卻讓台灣登上了每個重要國際媒體的版面,讓中國顯得小氣而且手法粗糙,而台灣則是相當精明。在政府買酒之後,台灣民眾也很快的響應,於超商預購的1,800瓶在15分鐘內搶購完畢,臺酒實體店面開賣1,200瓶也是立刻售罄。
當然,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招除了宣傳效果之外,還會有什麼影響。台灣人不太喝蘭姆酒,新鮮感一過,可能就不會繼續購買這類立陶宛商品。
但從這個事件能看出,台灣與立陶宛關係背後的基礎目前還不夠厚實。之前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所針對的東南亞國家,跟台灣多少有一些相同的歷史經歷和文化習慣,但立陶宛兩者都沒有。此外,立陶宛境內沒有大量台灣人,台灣也沒有很多立陶宛人。
立陶宛的確跟台灣一樣都是新興民主國家,但兩國相似之處也僅限於此,真要建立穩固關係,還是得從頭開始打地基。目前的立陶宛政府似乎相當努力改善對台關係,3月底還申請要在台北設立駐台經貿代表處;但另一個政府部門卻希望跟中國重修舊好。事實上,在立陶宛外交部允許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之後,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甚至還表達了遺憾。
瑙塞達接受立陶宛的Žinių radijas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我認為讓台灣設立代表處並沒有問題。但用這個名字設立,會強烈影響我們跟中國的關係。」這種公然挑戰北京一個中國政策的作法,似乎也讓立陶宛民眾感到相當掙扎。立陶宛外交部委託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只有13%的受訪者支持政府的對台政策。
投資建立新友誼
立陶宛民眾之所以會懷疑是否應該對台友好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還看不出跟台灣交好能得到什麼利益,但反抗中國一定會帶來傷害。事實上北京當局的回應方式,也的確是去刁難那些與中國做生意的立陶宛商人。根據中國海關總署資料,中國今年前2個月進口立陶宛商品(主要是精鍊銅、家具、小麥)的總額,以美元計算,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8.5%。
其實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直接貿易的額度並不高,2020年只有20億美元,但北京依然利用全球供應鏈的複雜特性,來施壓維爾紐斯當局。例如德國汽車業有很多零件來自立陶宛,只要中國拒絕接受任何來自立陶宛的產品,許多歐洲公司就會進退兩難。
今年1月底,德國–波羅的海商會(German-Baltic Chamber of Commerce)致函立陶宛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指出中國已停止購買立陶宛商品。商會要求兩位部長降低立陶宛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指出「商會內許多企業的基本商業模式已經因此出現問題……如果狀況持續下去,其中某些可能被迫撤出立陶宛」。
目前立陶宛依然堅持立場,中國的態度也絲毫不見退讓。而歐盟執委會則是因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貿易作法」,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歐盟貿易執委瓦迪斯‧鄧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在聲明中表示,「這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動,已經威脅到歐洲單一市場的完整性,歐盟決定團結起來迅速處理。」
要面對中國的經濟施壓,台灣就該加強與立陶宛的貿易與投資關係,藉此削弱中國行動的實際效果,同時讓台灣對立陶宛的意義,不再侷限於擁有共同的政治價值而已。蔡政府目前已經以這個方向往前踏出了幾步,它宣布設立一個2億美元的基金,優先投資立陶宛;並設立另一個10億美元的信貸基金,用來促進兩國經濟合作。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在1月份表示,該信貸基金將支援所有能夠加速台立兩國關係進展的計畫。
另一方面,台灣也表示願意與立陶宛共同發展半導體,半導體不僅是當代關鍵的戰略物資,而且是台灣的強項。今年2月,兩國已於維爾紐斯成立「台立半導體暨材料科學中心」(Taiwan and Lithuania Center for Semiconductors and Materials Science)。目前已知該中心的第一個計畫,是結合台灣的晶體技術與立陶宛的雷射科技,共同研發固態碟型雷射技術。
今年3月,台灣考察團帶著這個計畫前往立陶宛,會見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參觀網路與追蹤裝置製造商Teltonika、立陶宛物理科學暨科技中心(Lithuania's Centre for Phys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雷射業者Ekspla、Light Conversion、Eksma。目前看來,立陶宛官員似乎非常希望台灣的半導體工廠能夠盡快承諾入駐該國。阿爾莫奈特在3月表示,「我們正在評估台積電、聯華等公司前來設廠的投資機會。」
進入歐洲的灘頭堡?
如果台灣真的在立陶宛建立了一座專門服務歐洲市場的大型半導體工廠,它就會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灘頭堡,進一步擴大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影響力;同時可能也會讓歐洲的尖端科技供應鏈更快獲得彈性。汽車製造業對歐洲國家非常重要,但目前晶片卻嚴重短缺,台灣的協助比過去任何時刻都更為關鍵。
在政府支持下,台灣半導體也許可以就此進軍歐洲。之前晶片業者對這種擴張計畫相當保留,認為獲益率很可能不夠;但政府的補貼可以抵銷一部分的資本支出,而且根據Trading Economics的資料,立陶宛的薪資水準以歐洲的標準來看較低,大約跟台灣差不多,月薪約51,000元新台幣。
此外,立陶宛領先全球的雷射技術,可以用來開發效能更高的光子晶片,對台灣晶片業者相當有吸引力。光子晶片可以加快傳輸大量資料,對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領域非常重要,而台灣的半導體業雖然在許多領域都領先全球,卻不具備矽光子的技術。目前這項科技的領航者是英特爾(Intel),台灣一旦跟立陶宛合作,就有可能縮小跟英特爾之間的技術差距。
財經媒體Quartz今年1月份報告指出,在中國停止與立陶宛貿易往來之前,立陶宛的雷射產品大約有三分之一都是賣給中國,只有2%賣給台灣。但在立陶宛的政策轉向台灣之後,賣給台灣的產品應該可以增加。如果台灣成功在立陶宛建造了晶片廠,之後就可以考慮繼續前往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兩國都對與台灣合作半導體相當有興趣。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021年11月曾說,台灣將成立與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作小組,推動與這些國家合作生產晶片,並提供技術培訓獎學金。
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三國,在與中國合作時都相當謹慎,因此目前並不嚴重依賴中國市場,可以一定程度抵抗北京當局的威脅。相較之下,大部分國家的企業跟政府都無法捨棄中國市場的巨大誘因,經常在權衡之下犧牲台灣的權益。台灣若能跟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合作,將獲得珍貴的機會。
台灣的市場規模永遠不可能比得上中國,但台灣擁有許多重要的戰略性科技,而且擁有一個遵守全球貿易規則的自由民主社會,比中國更值得信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各國都看到北京的反應,它不僅沒有譴責俄國,反而把罪怪到美國跟北約的頭上,這時候台灣前述優勢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05/11 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