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投資人挟帶網路社群力,逐漸改變全球股市結構。(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作者: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1990年後出生的網路原生世代大量湧入股市,他們運用新的科技平台、相信社群訊息、擁抱ESG永續價值,歐美的千禧投資族更在新產業中快速蓄積財富,年輕股民帶給全球股市結構性衝擊,市場投資生態快速改變中。
台灣證券市場從1953年迄今不到70年,一開始因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所需,將台泥、台紙、農林、工礦等4家公司股票,作為徵收土地的補償代價,當時需要交易流通的機制而將四大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在多年努力下,逐步成為現今接軌國際、法規完備成熟、流通與交易健全的市場。
一路走來,證券資金的供需雙方都經歷了多次結構性變化的洗禮;對照台灣經濟轉型的更迭,反映在證券市場,從過去的傳統產業,轉型到電子業,更加上蓬勃發展的生技、光電、觀光等,產業類別較以往更為多元豐富,上市櫃總數一路成長達1,730家(圖1);此外,近年來投資人結構也同樣出現變化,自然人(散戶)投資者大舉回籠,扭轉了過去10年法人比重一路上升的趨勢(圖2)。此外,90後、網路原生世代年輕股民的積極投入,更可發現投資人新舊世代的交替,對於投資標的的選擇與交易模式,網路原生族群投資者與上世代的投資者也存有明顯差異。
台股投資人年齡層反轉
新世代投資人的衝擊現象,中外皆然。據彭博(Bloomberg)估計,美國2020年散戶占美股交易量約20%,創10年歷史新高,較2019年15%暴增5%;2020年南韓散戶占交易量比重也從3月中的近5成,10月暴增至近9成,淨買入高達52.6兆韓元(約新台幣1.44兆元),推動KOSPI股價指數i成為亞洲表現最佳主要股市之一,相較於同期處於淨賣出的外資及機構投資者,形成強烈對比。
2020年台股投資人年齡層明顯開始反轉,新開戶族群年輕化比例竄高;根據證交所統計,2020年新增開戶總人數達67萬人,使總開戶人數成長至1,124萬人,占人口總數比重上升至47.3%,尤其是20至30歲年輕族群,近5年開戶數占該年齡層人口總數之比例,成長幅度最為驚人,2020年更一口氣快速增加近7%(圖3),占該年齡層人口總數比例大幅成長至123萬人,而屬「次年輕」族群之31至40歲,成長率更相對高。
而證期局、臺灣證券交易所以及相關的主管機關,更持續推出股市活絡政策,包含盤中零股交易、當沖降稅以及定期定額等,活化台股交易量與流動性,也培養了一群年輕世代股民,進入股市逐漸累積資本。其中自2017年推動定期定額投資以來,投資金額連年創高,2020年已達171.3億元,超越前3年合計數,並推出ETF以及實施盤中零股交易制度,使得年輕族群逐步加入資本市場,為台股注入新的動能。
隨著這群年輕投資者的比例越來越高,在風險承擔、獲利能力、投資心態、選股偏好及資訊來源等等,與上代人皆存有明顯差異;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現今年輕人習慣使用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學習投資理財知識,長期穩健投資心法是網路原生族群的投資主軸,殖利率高的金融股與ETF便成為年輕人投資首選。根據集保e存摺數據也可看出,2020年20至29歲的年輕股民持股排行榜第1名是每年配股配息的玉山金,平均每百人就有8人持有;其他金融股的排名也大幅躍進,包含中信金、兆豐金與第一金,分別占據4、5、6名,前20名即有10檔金融股,與10年前主要以科技股與傳產股上榜之現象大相逕庭。
另外20至29歲的年輕股民對於投資ETF意願這10年也有明顯提升,除元大高股息ETF的排名一舉衝到第2名,平均每百人就有8人持有,另包含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國泰台灣5G(00881)皆有入榜,相較於全年齡的持股排行榜中,僅有元大高股息(0056)擠入第13名,顯示年輕人更青睞投資ETF產品。
科技力與永續要求 華爾街也需認真對待
根據《經濟學人》的分析,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之間出生)仍然只占總財富的一小部分(參見圖4)。在美國,他們擁有9.1兆美元的資產,僅占全體美國人總資產的7%,遠低於戰後嬰兒潮一代持有的26%。但是隨著戰後嬰兒潮陸續因為去世繼承或事業交班,未來新世代投資者只會越來越有影響力。而這群年輕投資者在投資心態與使用新科技上,與上代人的確存有明顯差異。
尤其電子交易盛行的今天,在美國證券交易投資100美元的成本,已從1975年的6美元降至如今不到1美分;主打零手續費模式的先驅羅賓漢(Robinhood)網路券商因此大受歡迎,大型電子交易平台如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億創理財(E*TRADE)等等,也在2019年將手續費削減至0%。新世代投資者熱衷於使用其他數位服務,例如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報告,千禧世代中有80%願意使用理財機器人,在智慧手機上成長的這一代投資人,對App的信任,恐怕已經比證券營業員還高。
在投資心態方面,年輕投資人對成長型股票最感興趣,而非那些已經繁榮了數十年的舊經濟公司和藍籌股。此外德勤(Deloitte)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調查發現,千禧世代投資者中有87%的人認為,企業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財務績效,而且,如果35歲以下的人認為公司不符合ESG永續的標準,則出售其股票的可能性是35歲以上較年長族群的2倍。
社群平台、youtuber、podcaster興起,還有不留紀錄的Clubhouse,都對新世代投資人具有相當的影響;為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曾言,社群平台的監理確實是新挑戰。而美國年初至今發生的GameStop(GME)事件,被稱為「史詩級大軋空」,一群年輕的華爾街散戶,可以在網上集結並且哄抬一間營運不佳的遊戲連鎖公司股價至天價,同樣顯示了在網路串聯時代,新世代操作的特質與趨勢。
然而,從數據來看,2020年美國散戶的持股市值比重並未有明顯上升;從市場因素看,在GME事件發生後,美國券商Robinhood先後關閉了涉及散戶暴力的多檔股票買賣,納斯達克交易所CEO也發布聲明將會監控社交媒體上的言論,顯而易見,機構投資者仍是主導的長期力量。
風險意識與投資教育待強化
從台灣金融研訓院所做的2020金融生活調查發現,20至29歲的年輕族群中,不論是否從事投資,年輕族群獲取理財資訊比率,皆較年長者為高,對金融服務與商品了解程度與自信比例,也多優於年長族群。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調查中年輕人這些「自信」來源,或許是台灣資本市場10年來長期的多頭所培養。空頭市場考驗的經歷不足,年輕人的金融素養與風險抵抗力,是否足以抵抗未來可能發生的風暴,仍待驗證。
因此有人說,新進場的「股市小白」是一群好運氣的幸運兒,面對國際政治、財經貨幣政策、氣候變遷甚至武漢肺炎疫情等等的變化,樣樣都考驗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因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近期持續在各場合提出呼籲,建議剛進入股市的年輕人要加強金融知識,各周邊單位也要擴大推廣金融教育。在2020年金融生活調查也發現,年輕族群在金融商品的了解與獲取知識的態度具高度正相關,更顯金融知識教育的重要。
唯有正確的投資觀念,搭配收支規劃管理的能力,讓年輕族群可以在面對低薪限制下,仍能經由良好的投資理財規劃,搭配全新的金融服務,為自己未來的財富藍圖,踏出實踐美夢的步伐。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1/05/19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