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投書】非考科不重要?教師消極面對學生專長進修...

作者 談談

2017/05/03 11:53
▲TVBS/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宋慶瑋:桃園市立福豐國中校長 )

 1968年九年國教以來,「國中教學正常化」即為教育主管所努力的方向。為了貫徹教學正常化,教育部相繼推出如:推行常態編班、多元入學方案、改進教學評量、建立學科試題題庫等。

而地方教育主管機關為了配合實施,也相繼公佈了改進教學方法的實施項目,並且透過試辦評鑑和督學視導來瞭解教學正常化的運作情形,可惜多年來成效有限。本文從結構性問題,探討為何教學正常化難以實現,或許難有答案,卻可做為主管機關推動教學正常化政策制定的思維。

●負面升學主義,教學正常難實現

升學主義本是一個中性名詞,但是由於臺灣過度強調升學,導致升學主義變成了「扭曲教育目標,造成教學不正常」的負面形容詞。而負面的升學主義讓國中的教學產生偏差,以升學為重,強調智育的灌輸,忽略了德、體、群、美四育的融合。

因此學校特別注重考試科目的教學,而忽略非考試科目(如:音樂、美術、童軍、家政)的教學,甚至占用藝能科或其他學科的上課時間,還有學校延長課後輔導的時間,複習講授或填塞教材,不斷考試,不僅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教學偏離了正軌。

細究國中教學不正常的主要原因,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是因為負面升學主義作祟,再加上長久以來實施的升學考試制度,只憑考試的成績來決定學生的升學,以至於學校的教育偏重智育課程,窄化學生學習興趣,而且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不斷重複練習準備考試的測驗試題,嚴重影響到正常教學,扭曲了國中教育的本質。

●科科不等值,非專長授課成為必然

國中教師員額編制原則上每班2位,教育部規定每9班增加1位,有些縣市每6班或每4班增加1位,所以聘任教師總數是固定的。而國中分科科目高達18科,每一科的基本授課時數不一,最高5節最少1節,所以在聘任教師科目時必須精打細算,避免某個科目過多或不足。

從教育現場看來,每個國中國文科班級授課時數最高,輔導、童軍、家政、地理、歷史、公民、音樂、美術科最低,所以形成國文科教師員額最多,上述科目教師員額最少的極大差異性。

此種科科不等值的現象,從九年國教開始早就存在,也造成每年教務處在新學年度配課上,很大的困擾。哪些科目必須多聘與少聘?哪些科目必須擔任行政職?又哪些科目必須擔任導師或專任?考驗著教務主任合理安排的功力。

但是再怎麼安排,總是會造成有些課沒有專長教師上,有些科目教師卻也沒課可上的窘境,這些都會淪為「配課」,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影響教學正常化的實施,所以科科不等值的分配,在結構性上早已註定教學無法正常化的禍因。

●重視升學考試科目,各科教師聘用不均

有些學校為了配合升學考試的需要,加強學生的英文、數學、理化等考試科目,以達到提高學校升學率的目的,因而增聘「超額」英數理科教師,不聘或少聘藝能科教師之不正常現象。

由於學校各科教師聘用不均,自然無法依教師專長排課,學校常常將升學不考的藝能、綜合領域的科目配給英文、數學、理化科老師「靈活運用」,致使部分學科時間常被剝奪佔用,加課、考試、導師時間…等,無法實施正常教學。

此現象除了重視升學考科的師資專長以外,其實最重要的仍是源自於上述科科不等值的影響,科目授課時數多的可以吃下科目少的,科目授課時數少的難吃下科目多的,換言之,班級科目時數最多的如國文老師,配課科目時數少的科目如公民,這是普遍性現象,因為零頭可以塞,高時數的難安排啊。

●兼職職務減課,餘課難於安排

國中教師職務有專任、導師與行政三種職務,專任教師上滿規定最高時數,導師帶班減授4堂課,行政依照全校規模減授規定的授課時數,越大型學校兼職行政(主任、組長)減課越高。

新學年度前夕,校長在安排主任、組長、導師、專任職務時,其實都是「不可能的任務」。依慣例,校長安排「大內閣」主任,主任安排「小內閣」組長,各自分工。而目前全國性「行政逃亡潮」的氛圍,現在只要有教師願意擔任行政職就該偷笑了,哪還能考慮何種科目能擔任啊。

因此,當主任、組長確定後,教務處必須換算出班級導師的兼職科目,避免某些科目課程過多沒專長教師上課,或某些教師沒專長科目課可上的窘境,此種普遍性現象在偏鄉、小型學校更顯嚴重。

●班級數增減,影響聘任教師科目與數量

學校的規模大小,是影響師資聘任的關鍵,都會與偏鄉在師資聘任上本就不能相比擬,班級數越大,增置教師員額數越多。依目前台灣少子女化的現象正在國中燃燒,各校幾乎面臨減班的困境,師資的調整恐怕更是雪上加霜。增班學校可以將不足科目師資補齊,減班學校礙於校內超額規則壓力(年資淺者優先超額),只怕讓某些科目師資更加過剩或不足,這些都不是外界可以想像的。

●學校活動壓縮教學時數,非考科常被犧牲

學校除正式課程以外,都有例行舉辦的活動,例如:運動會、園遊會、親職教育日、國語文競賽、美術、音樂比賽、科展、畢業典禮、防災演習、交通安全宣導、性平宣導、法治教育…等,每次活動都要求班級參加,而且有些活動還必須要先進行預演。

此外,還有固定的校外參觀活動或是其他學校來訪,這些比賽或活動都必須要勞師動眾,有些還需要長時間的排練,例如運動會的造型進場,不僅要花時間設計及製作道具,還必須要思考如何呈現以及練習進場,耗盡老師和學生的心力和時間。

由於這些活動頻繁且密集,常常結束一個活動後,下一個活動緊接而來,為了準備這些活動,常常會壓縮到老師和學生的上課時間,造成在活動結束後,上課進度落後,考科老師們無不借課來趕進度,進而影響到正常教學,增加老師與學生的負擔。

●教師無奈接受配課,消極面對專長進修

被安排「配課」的教師,依照教育部的規定,必須參加專長進修。然教育現場的觀察是,在例假日進修難度最高,上班時間要求配課教師進修,基本上也都有難度。

以教師的觀點而言,被安排配課的科目可能僅占自己任教數的少數幾節課,且也是出於被動式安排,因非專長授課,必須配合進修,心中總是有所抗拒。此種利用上班時間進修的老師,課務必須自理,離校進修期間,所遺留下的工作,還是得自己回來補,因此配課教師消極面對專長進修,皆處處可見。

尤有甚者,某些列入輔導的「不適任」教師,學校評估讓其非專長授課,也必須參加專長進修,然而其不適任早已不是專長進修可以改變的,而這種現象在學校也是屢見不鮮。

●教學正常化,應該檢討結構性問題

師資結構裡「科科不等值」,早已註定教學非專長配課,埋下結構性無法教學正常化的禍因,而升學考科又是助長教學不正常化最大的禍首,隱藏版學校經營上職務的安排(主任、組長、導師),可也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

這些無法克服的問題,長期糾葛著教學正常化的進路,或許我們應該跳脫傳統的思維,升學考科需要這麼多嗎?授課時數是否該有更大彈性?選、必修是否可以大魄力的改革?如果僅在表面上要求不得如何,恐怕教學正常化永遠無解套之日。

總之,12年國教揭櫫的是「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工作方案,目的在加強推動「教學正常化」,並落實「適性輔導」與「品質提升」。師資結構、兼職安排、會考科目才是教學正常化最根部的問題,看倌們可要仔細瞧囉!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5/03 14:4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談談

  • 談她的愛、他的心;談我的友誼、妳的唯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