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生海港,我看見大馬華人對台灣的嚮往

作者 換日線

2017/03/20 09:00
▲圖片來源/轉自換日線

(作者/《換日線》泊僑/讀者投書:因為喜歡冒險更喜愛大海,選擇了船員一職;海上生活有時新奇不已,有時窮極無聊;有異常凶險的旅行,也有寂寞萬分的心情。我的夢想是能把這些航海瑣事寫成精彩萬分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 )

巴生(Bandar Klang)是吉隆坡南邊的一個海港城市,這裡的華人比例很高,即使不懂英文,也不用怕旅程遇到困難沒人可以求助,這樣的環境導致我產生一種馬來西亞到處都是華人的錯覺,但事實是,在馬來西亞,華人只占約 20% 的人口數。

昨天一抵達巴生,我就被委以重任去採購 20 人吃一個月份的伙食。花了整個早上在巴生菜市場來回奔波,雖然是二月,赤道的天氣卻沒有最熱只有更熱。我和菜攤小老闆終於把 100 公斤的牛肉搬上車,早已全身濕透。

「搬完了,我帶你去吃海南飯啊!」小老闆說的「了」的確是用「瞭」來發音,跟電影《小孩不笨》裡面的男主角腔調一模一樣,我忍不住覺得逗趣。

海南飯就是台灣常見的海南雞飯,油黃色的飯粒瘦瘦小小、油香油香的,我把雞肉換成了炸排骨,還算美味,雖然我比較想吃隔壁的「辣死你媽」,但畢竟人家請客嘛。

●批評政府,大馬也充滿無奈

我們一坐下,就開始聊黃明志這個話題。在台灣有不少人欣賞這位具有爭議性的大馬華人,社會關注程度頗高,我提了不少有關此人的爭議事件,小老闆聽了覺得有點訝異,沒想到我這個台灣人對馬來西亞歌手這麼感興趣。

熟食街老闆聽到有台灣人在聊黃明志,饒富興致地跟著坐了下來,起初告訴我一個最近關於豬毛油漆刷的本地新聞,話鋒一轉,便開始針砭時政,用閩南話批評政府,我對這樣的話題感到十分親切,腦海中浮現老爸看政論節目配三字經的畫面。忽然想到自己也有十個月沒回台灣了。

其實我知道馬來西亞一直存在巫華矛盾的問題,也對大馬政府的政策與新加坡建國的來龍去脈略知一二,但這卻是首次親耳聽到馬來西亞華人的肚爛心聲:他們語氣中帶著無奈大於憤慨的情緒,總認為政府政策不公,導致華人們心心念念去追求尋其他中華文化地區的自由和平等。

而台灣,一直都是他們嚮往的重鎮。

●台灣在馬來西亞的曝光率

桌上放著一份《星洲日報》,翻開就看到賴清德和柯文哲預備走訪大馬的消息,以及留台同學會與旅台人數刷新高的新聞,旁邊另外一份娛樂版首頁則是周董和昆凌放閃的照片。

說真的,這是我看過「台灣」二字曝光率最高的外國報紙了!有趣的是,這份報刊文字編輯還採繁體簡體混用。

讀大學時,我們系上也有幾位馬來西亞的同學。因為在當地唸華人學校的學歷是不被承認的,所以他們高中畢業若要升學,常選擇到海外念大學。或許是因為台灣的自由、經濟相較繁榮一點、同文同種......等因素,使得每年來台灣念書的僑生總是絡繹不絕。同時,薪資水平也是一項誘因,馬來西亞的大學生起薪約在 2,000-2,500 令吉(約新台幣 13,775-17,219 元),對比之下,台灣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待遇稍微略勝一些。

如此種種,讓有些大馬華人都懷抱著「台灣夢」,念完書沒有選擇立刻回馬來西亞,反而希望能在台灣找到工作、落地生根、實踐自己的夢想。

而大多數台灣人除了聽聽梁靜茹或陳勢安的歌聲,卻不知道這些成千上萬大馬華人為了留在我們的家鄉,付出的那些努力和淚水。瞭解這些事之後,也許我們對這些從南洋北上、既陌生又熟悉的朋友們,能多付出一些關心和幫助。

「那你有想過也到台灣發展嗎?」我滿頭大汗的問。

「我是比較想去澳洲啦......」

哈哈,這果然是國際趨勢。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