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紙的使用習慣 看出妳的性格傾向…

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

2018/03/05 11:57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最近衛生紙價格喊漲,引發民眾瘋狂搶購衛生紙,大家怕未來生活花費的成本墊高,事先買起來存放,有的人雖然不在意漲價,但到賣場後發現衛生紙被掃空,反而害怕「買不到」而加入到處搶購行列。

 

許多專家分析,這不但浪費儲藏空間,也浪費搶購與排隊的時間,其實沒有省到多少,更沒賺到什麼。

 

以前我學生時代時間比較多,比較會去跟風排隊,例如「一元拉麵」、「重新開幕的芒果冰」或彩妝品的特賣會…等等,現在較忙,無暇參與「衛生紙之亂」,但卻也勾起我對於衛生紙的一些回憶和情結。

 

還記得唸書時,我看到教科書裡曾經出現過一段文字:「例如那些會把衛生紙分一半使用的人,個性比較節儉、吝嗇或小氣。」

 

學生時期唸到這段文字,著實令我大驚失色!就讀心理科系的其中樂趣之一就是可以不斷對號入座,從相似與相異的對照當中,不斷拓展對自己的認識。

 

古典精神分析理論,以性心理發展階段作為人格發展理論,包括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該理論派別的祖師爺,佛洛伊德認為,若人在肛門期階段發展不良,容易造成吝嗇、頑固、潔癖性格。

 

記得童年時期的我,很不喜歡出借我的玩具讓別的小朋友玩,因為別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方式很「粗殘」,像是只要借回來的書,發現書的封面有傷痕、折到書頁、脫頁、髒汙都讓我感覺彆扭

 

那種彆扭的感覺就彷彿自己的一部份受傷、不再完整,為了避免這種彆扭的感覺,我總是很保護我珍愛的圖書,數年如一日,經過多年都還像新的一樣。

 

小時候家裡都用平版衛生紙,有的時候買整串平版衛生紙會附贈玩具,有一次我拿了隨串附送的太空戰士面具到幼稚園炫耀,小朋友都好奇的圍了過來,讓我成為關注焦點,好不拉風!

 

後來長大離家外出求學,我總是買抽取式衛生紙來使用,享受獨立自主後的便利,當大人就是要擺脫原生家庭的習慣,捨棄了不方便拿取的平版衛生紙,我卻開始發展出特別的使用方法。

 

我習慣將衛生紙或面紙從角落慢慢撥開,還要小心不被手汗濡濕,分成薄薄的兩張完整紙面來使用,通常只需要用掉其中一張,另一張還可以留著下次再用,或是找到衛生紙較寬的那一面,不偏不倚的從正中間撕開一半來使用。

 

如廁或因重感冒而有鼻涕不停的鼻子之外,半張或薄單張衛生紙要對付我生活中的髒汙真的綽綽有餘,也反映了我行為模式當中某種固執、節制與控制的習慣,和對秩序的需求。

 

這樣的行為習慣,大概到青年前期,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而慢慢有了彈性的調整。

 

我也觀察到身邊友人,特別是男性朋友,不論髒污程度,抽衛生紙的起手式就是一下、兩下、三下,三抽,例如外出用餐之前擦桌子,三張衛生紙抽出來就是亂擦一陣,即便髒汙範圍和程度根本不需要三張

 

那如果三張還擦不乾淨呢?就會再抽三張!這在憤青如我的眼裡,實在是大逆不道的浪費,我也知道沒幾個朋友會心願臣服的接受「風紀股長」的教化,便很克制自己盡量不去囉嗦人,以免變得沒朋友。

 

性格的優點和缺點,有如光明和陰影如影隨形,行為會透漏些許端倪,覺察和後設思考能幫助我們整合,最近的新聞熱點,讓我又再回憶起我的「衛生紙議題」,因為看見,陰暗也慢慢站回陽光底下,散發出另一種溫暖。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

  • 聊聊心理治療所院長,人我之間心理資源整合平台www.bu.com.tw創辦人,喜歡觀察自己和別人,擅於企劃有助於身心健康的文章、工作坊,企圖創造更多正向漣漪、互動和連結,希望身心靈健康與平衡的生活落實在人我之間。開了一間不像身心科診所而像Spa會館的店,有空來聊聊。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