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抱怨「不公平!」的時候,父母要用的4步驟SOP!

作者 書是活的

2017/08/10 16:1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它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紀伯倫

在孩子玩球的時候,我們會習慣說「你好棒!」,忙著遞茶水送毛巾。但是創意媽媽王理書會對這樣的讚賞說:「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後讓孩子自己判斷吧!」她的兒子熱愛足球到不想放暑假的地步,凡是肢體和人際關係的發展,都跟足球有關;聽到孩子踢球打破了學校的窗玻璃,王理書在心裡第一反應是「真好」,因為她想知道孩子怎麼從這樣的機會學習,這就是與生命的互動。

她知道當一個媽媽常常會擔心。擔心孩子的功課、擔心孩子沒有人緣、擔心孩子不積極進取、擔心孩子個性懶散落於人後、擔心永遠擔不完的心⋯⋯然而,媽媽其實「夠好」就可以了,只要能夠展現「無論如何我都接納,無論如何我都展現愛來支持你。」就是父母提供孩子的堅定守護,這樣的整合人格,也成為孩子日後回應世界的方式。

理書的女兒旦旦在小學三年級時,看見有個男同學大發飆,全班都離開座位逃走!只有她覺得根本沒甚麼,就坐在位置上看著隔壁的他。回家講起這件事也若無其事。

只有王理書自己知道,其實在女兒更小時候發飆的時候,做母親的就是只平靜的坐在她身邊,現在這股平靜已經內化為小女孩的力量,讓她也擁有面對發飆的安定力量。現在她已經能馴服自己執拗的個性了。

當父母親能看管出自己的擔心,相信無論怎樣麻煩都是禮物、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化為祝福──當你的腳步穩健,你的孩子就穩健。而一個心靈自由的孩子,不管面對什麼狀況,都將有能力守護自己。

不要太快去安撫有情緒的孩子,也不要指責他們的情緒或孩子氣的想法⋯⋯讓孩子明白,他們可以聽見自己、了解自己,可以找到那些把自己困住的想法,可以重新決定。這是讓孩子擁有力量的核心態度。

●當孩子說「不公平!」的時候

女兒旦旦兩歲時,如同平常一樣坐在我腿上,樹哥哥在一旁驕傲地拿著一卷紙,裡面有他的畫。

旦沒問過就伸手拿了哥哥的東西,哥哥一手就將紙卷抓回自己手上,動手打了旦一下。旦很天真,沒任何受冒犯或受傷的感覺。身邊的爸爸看見了,說了一聲:「樹,不可以那樣。」樹吸了幾口氣,哭出來:「這是我的東西。」

我問:「樹,你心裡有生氣,是嗎?」

樹兒:「嗯∼」

我:「你氣什麼?氣旦旦拿你的東西?還是氣旦旦常常一個人被媽媽抱?」

樹深吸了一口氣:「兩個都有,我氣她沒問過我就拿我的東西,不公平。」

我很好奇:「喔∼你感覺不公平的地方有哪些?你可以口氣平靜地說嗎?」

樹兒說了三件事,越說越平靜。我仔細聆聽,並用了解的口氣「喔∼」回應。

他說完第三件事,就平靜下來,完全好了。

他說:「就是旦旦常常可以一個人被媽媽抱,我不行。還有,我要拿旦旦手上的東西都要先問過她,而她卻不用問我。還有,上一次在這裡吃麵包的時候,旦旦吃兩片,我只吃一片。」

老實說,他的確有些誤會,而我不急著解釋,只是平靜收下,用「是喔~」來承接他內在的主觀真實,並暫時放下我知道的客觀事實。這動作在第一瞬間接納了孩子,是讓孩子平靜下來的第一步驟。這就是樹兒的想法,一個5歲半男孩的主觀真實。

結束後,我說:「真好,你說出來了,媽媽聽見了,以後我會認真創造機會單獨抱你。還有,媽媽有教旦旦,要拿你手上的東西也要問過你。看來她還沒學會,媽媽會一直教她,直到她學會為止。媽媽很高興,你比旦旦先學會,要拿別人的東西要先問過。另外,麵包的事情我忘記了,你如果要吃兩片,你要負責跟我說,好嗎?」

樹兒後來很放鬆。對一個5歲半的男孩來說,這些細節小事,就是他的重大事件──攸關手足間的平等感受與被愛的確信感。感謝我有機會回應他內在的委屈感。

多年後來看,兄妹倆現在如此和諧相愛,也許就是處理這些小細節所創造的支持系統,讓兩個孩子沒有心結地練習相讓相愛。當老大在抱怨不公平時,我就是一一聆聽,即使他有小誤解,也都說:

「真好,你說出來了,我聽見了喔!」

「喔~原來你是這麼想的。」

「我很高興你已經做了⋯⋯」

「我們可以這樣改善⋯⋯」

這4個句子(步驟),以及「爸媽願意為你改變」的意願,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被愛,也能鼓舞他表達出內在的真實。這樣孩子就能保持敞開,願意把內在世界對外分享,非常重要。

●爸媽如何處理不公平?

其實,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如同神一樣巨大。我們在讓孩子吐露自己的陰影想法時,可以充滿愛與光,孩子的脆弱就被溫柔與力量承接。

這支持孩子以後也可以這樣陪伴自己的脆弱,而不會貶低或壓抑它們,或是,為了忽視、不想感受脆弱,而把自己變成無感、心靈力低弱的成人,或是,累積過多的脆弱未表達,最後包裹上憤怒與怒意,投射到妹妹身上。

若父母能暫時把自己認知的世界放到一旁,先以孩子的主觀世界為凝視的對象,並同意他:「你說的,我都聽到了。」如此,孩子會感受到被信任與被愛,這會幫助孩子更相信自己,對自己有更多的肯定。

接下來,我會積極回應孩子,並且不會疏漏他可以負責、可以行動的地方。

積極鼓勵並讓孩子明白,藉由換個想法,他可以改變自己的感受,讓自己有更多的權力和力量可以行動。最後,如果孩子的認知有誤解,與大人的認知相差太遠,我們才在此時解釋。要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學習相互支持、相愛,而不是相互競爭。

(作者/王理書:暱稱Mali,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育科技與心理諮商雙碩士。曾任物理老師、諮商老師、親職教育專長;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與丈夫定居新竹,以演講、工作坊與寫作為主。)

>>本文出自《這樣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8/10 17:0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書是活的

  • 書是活的,他走出來貼近你。 而他不在乎你在背後談論他東長西短, 他也不在乎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我這個人啊,一講到閱讀,人都醒了。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