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前「靈魂伴侶」,為何後面形同陌路?【上篇】

作者 愛在三采

2016/08/02 08:34
▲示意圖/達志影像/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對丈夫的漠視身心俱疲的妻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丈夫快回到家的時間,亞夕美的胃就彷彿有重物沉沉壓著。大兒子還小的時候,她還很期待丈夫回家的時刻。但是,近來每當疑似丈夫的腳步聲一接近,她的心情就沉重無比,全身都僵硬起來。

數不清多少次她都覺得再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努力設法想去改變這種狀況。試圖和丈夫多溝通,想要增進彼此的了解。亞夕美的願望,應當不是強人所難,也並非奢求。只不過是希望和丈夫弘毅,如一般夫妻地交談、彼此傾聽、無論好事壞事都能分享,兩人一起度過難關。

事實上,兩人在結婚以前,她曾以為弘毅是能夠建立這種關係的對象。雖然弘毅不是個健談的人,但總是會專注地聽亞夕美說話,給她適當的建議。令她覺得弘毅雖然沉默寡言,即使不太喜歡閒聊,但重要的事總能清楚地傳達給她。

結婚之後通常也是亞夕美說得多。彷彿等待丈夫回家已經等到心焦如焚般,她總是把一天家裡發生的事鉅細靡遺地告訴丈夫。而弘毅也從來沒有嫌妻子囉唆的模樣,總能耐心聽她傾訴。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弘毅在亞夕美說話時,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心不在焉,有時甚至露出一臉鬱悶的神情。而且,在亞夕美希望他能傾聽、給她支援時,弘毅卻把臉別過一旁。

其中的分界線,大概是她開始為小兒子煩惱的時候吧?當小兒子確診是發展障礙時,亞夕美竭盡全力地去尋找各種管道諮商,希望能夠找到改善的辦法,也定期帶孩子接受治療。

即使這麼積極地尋求解決,心裡仍會無法接受現實,看到孩子比其他孩子成長遲緩時,無處可發洩的情緒,讓她的心情起起伏伏。怨嘆及抱怨遠遠多於報告孩子進步的情況。能夠傾聽亞夕美心聲的對象,只有丈夫弘毅,她以為丈夫當然可以包容,為她分擔。

然而,弘毅的反應卻完全與亞夕美的期待背道而馳。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開始向丈夫訴說幾乎快爆炸的滿腹心事時,他的反應卻和亞夕美期盼的完全相反──丈夫立刻拉下臉,一一推翻了亞夕美的努力與做法,彷彿事不關己般地冷言冷語,最後,甚至就像一切都是亞夕美的錯般開始責備她。但亞夕美不過是希望丈夫能夠聽她說,為她分憂解勞。

即使並非如此,自責且深受無力感折磨的亞夕美,仍然因為丈夫說出口的言語而受傷。然而,能夠商量的人只有丈夫,她希望丈夫能夠站在孩子父親的立場,了解孩子的狀況。即使弘毅背過身去不理她,亞夕美仍然糾纏著絮絮叨叨。但是,丈夫卻露出更不悅的表情,一逕地喝著啤酒,並未專注地聽她說話。

丈夫的態度讓她火冒三丈,她怪丈夫:「為什麼你不願意好好聽我講呢?難道孩子的事跟你無關嗎?」丈夫惱羞成怒,蠻不講理地對她說:「就是因為妳這麼歇斯底里,才會沒辦法教好孩子!」丈夫對她的粗暴言語已成了家常便飯。

可能是這些狀況的緣故,曾幾何時,孩子們也開始討厭他們的父親。冷靜下來後,亞夕美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說弘毅的壞話,卻再也拂不去對於丈夫的失望與憤怒。

但站在弘毅的立場,他也有話要說。

弘毅在公司剛晉升,承受著龐大的責任及壓力。他原本就是技術人員出身,並不擅長領導部屬、職場上的談判,但這些事也不能老是掛在嘴上。弘毅雖然很少在家抱怨公司的事,但內心為了工作已經飽受壓力。

雖說是自己的孩子,但每晚被迫聽到的都是不抱指望的狀態及妻子的唉聲嘆氣,對於他筋疲力盡的神經猶如拷問一般。妻子說的字字句句,彷彿在責備當父親的他。為什麼連孩子的事也要煩他?他內心真的這麼想。基於自我防衛,不覺地說話粗暴起來,出口責備妻子。

他們彼此的心情無法得到對方的理解,兩人在情感上漸行漸遠。

就亞夕美的角度來看

她也無法接受丈夫不願聽她傾訴這些重要的事情,卻一昧索求她的身體。除了沒有那樣的心情,亞夕美對弘毅只感到嫌惡。

妻子的拒絕,只是讓弘毅的態度更加頑劣,形成攻擊性的行為。回家時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悶不吭聲地開始喝酒,只要對他這樣的態度有怨言,他便乘著醉意,口出惡言辱罵妻子,甚至亂發酒瘋。

孩子們對他十分畏懼,父親一回家就突然沉默下來,當父親不在家時,神情才會放鬆。亞夕美開始不解他們究竟為了什麼生活在一起,除了離婚,是否有其他途徑可以擺脫這種狀況?亞夕美開始認真地思考這件事。

《課程》一再交錯的依附典型

這對不幸的夫妻,是可以從許多伴侶身上見到,彼此一再交錯的典型。就讓我們從夫妻之所以彼此一再交錯的根本問題開始學習吧!

人際關係,尤其是夫妻或情侶間的親密關係,「依附典型」是了解當事人和對方是以何種方式產生關聯的最佳線索.....

>>未完!請繼續閱讀下篇  感情形同陌路後,還能挽救嗎?【下篇】

>>本文出自《夫妻這種病》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01 18:19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