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這樣獲得快樂,是最不值得的....

作者 愛在三采

2017/12/21 14:59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每一種嗜癮症都在追求快樂。毒癮者追求毒品藥效發作時,會有瞬間的興奮、快感和飄飄欲仙的感覺。為了追求這種強烈的快感,他們願意犧牲一切代價,無論是金錢、朋友、健康、生命,也在所不惜。

 

初接觸毒品時,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手上擁有了不可思議的工具,可以隨時隨地、有效地製造快樂,而且履試不爽。快樂確確實實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周遭那些無聊人的嘮嘮叨叨和勸誡,怎麼抵擋得了毒癮者掌握快樂的感受?當他們沉浸在無可超越的快感當中,完全不在乎未來時,別人嘴裡的那些「遲早會付出代價」的威脅,根本制止不了他們。

 

這種人被禁錮在強烈的當下快感中,在這剎那間,他們無視於過去、未來或周遭人事物,只顧沉浸在毒品散發出來的恍惚快感中。

 

然而,吸毒者真的快樂嗎?初期幾次吸食毒品時,那短暫的片刻或許真的快樂無比,可是一旦上癮後,沒有人會用「快樂」來形容吸食毒品的行為,甚至連吸毒者也不會。

 

吸食毒品初期出現如夢幻般、一切任我行的快樂感受,瞬間變成依賴毒品、依賴毒販和依賴憐憫者的軟弱無能。對快樂的癮頭和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製造快樂的蠢蠢欲動,讓毒癮者陷入萬劫不復的不幸之中。

 

無庸置疑地,這種對快樂的癮頭卻讓人一點也快樂不起來。

 

酒癮者也在追求快樂,只是一開始不像毒癮那麼猛烈。酒精不會讓人立刻達到意識改變的效果。因為酒精一開始也和其他飲料一樣,只是一種有特殊味道,喝完或許會讓人達到放鬆效果的飲料。

 

喝得微醺時,他們會開始天馬行空自言自語,這時候人的內在確實是快樂的,我想這麼說,應該沒有人有異議。但當改變意識的副作用變成了喝酒的主要目的時,問題就來了。

 

生活上的壓力和問題,不會因為喝了酒就迎刃而解;當問題出現時,如果不正視問題,而是借酒澆愁,久而久之就會對酒精上癮。這麼一來,不僅無法解決當務之急,反而又增加了酗酒的問題。

 

這種心理的依賴,終有一天會變成生理上的依賴,必須喝更多的酒精,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一旦不喝酒,便會出現難受的斷癮症狀。於是喝不喝酒變成了非選擇題,時間一久,酒精變得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

 

 

酒精取代了工作、伴侶、朋友和生活裡所有平凡的幸福和快樂,到最後,這種原本為了避免不幸的快樂期望,卻變成了沒酒喝就會產生的不幸。僅期待「沒有痛苦就是快樂」的心態,其實是人類對「快樂」最悲哀的定義。

 

人類的其他行為也有上癮的現象,例如性成癮。雖然性成癮很難明確定義,但對有性成癮症的人而言,他們已經無法再從性得到快樂,沒有性,他們卻又痛苦不堪。購物成癮、跑步成癮和近年出現的網路成癮,都有同樣的模式。

 

判斷一個人是否罹患這些成癮症,必須保持客觀。一個人有錢,很愛購物,不一定就是有購物癮;喜歡慢跑的人,不一定就有問題;喜歡上網的人,也不必因此太過於擔心。

 

毫無疑問地,義大利大情聖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也沒有性成癮。他是個很有自我意識的男人,他愛女人,但沒有性成癮。這些人還握有決定的自主權,他們利用各種方法,追求快樂。

 

但當人的行為反客為主,變得沒有自主性,變成了當事人的全部生活重心,再也容不下其他行為。當人一心只渴望和追求快樂,不再接受寬廣的世界和生活,而只沉溺在狹隘且毫無止境的重複行為時,他永遠再也找不到真正的快樂了。

 

他們看不見這個行為正在消蝕並危及所有的社交關係,最後終於破壞殆盡。因為當成癮症戰勝了理智,不是人根據自由意識去決定行為,而是行為主宰了人,人變成了行為的奴隸,不再自由。

 

一旦成癮了,就需要醫學治療,才能重新找回自己,重獲快樂。可以說每一種成癮症都是不同型態的不幸。

 

(作者/曼弗烈.呂茨:他擁有醫學和神學博士,曾在德國波昂和義大利羅馬大學主修醫學、哲學和神學。自1997年起,他在德國科隆亞烈西安醫院擔任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

>>本文出自《丟掉教人快樂的方法!找到自己獨有的快樂》一書

更新時間:2017/12/21 14:59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愛在三采

  • 思考不同的角度;接納改變的氣度;涵蘊文化的深度;創造流行的彩度 。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 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