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再要好的同事,也不能白目當親近!

作者 商周淘客

2017/12/20 15:08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Q:朋友與同事,要怎麼劃分界線?

 

A:千萬別把「白目」當「親近」!

 

某次,我跟一位在外商公司任職的朋友A聚餐。他氣呼呼地告訴我,剛好看到公司有職缺,想找一位有工作經驗的人。

 

公司對外發布徵人啟事前,先在內部發公告,邀請內部員工推薦自己覺得合適的人才。如果該人選被公司聘用,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獎金。

 

因此,A開始物色身邊是否有合適的人選。剛好想起某位在建設公司上班的後輩,之前曾表示一直想到他的公司工作,也曾拜託過他,如果公司缺人一定要聯繫。

 

於是,A推薦了這位後輩,而對方也順利通過面試,成功進到隔壁部門的財務組工作。不過,問題出在這位後輩進到公司之後。總是無時無刻、不分時間,不斷透過公司的訊息系統,向A瘋狂提問。

 

問題從「前輩,我們公司裡最厲害的是誰?」,到「假日加班費要跟誰申請?」、「公司勞工節休息嗎?」、「工會創立紀念一般都給什麼紀念品啊?」、「你常用的快遞公司是哪一間?可以給我電話嗎?」

 

「公司附近有什麼好吃的?你有表單可以傳給我嗎?」、「組內的○○常務問我週末要不要一起去釣魚,你覺得我要去嗎?」……所有問題不斷用內部訊息留言給他。

 

雖然,這些問題可以等有空時再慢慢回答,不過多數上班族都跟A一樣,工作都忙不過來了,哪有時間一一回答。一開始,A念在對方是自己介紹進來的後輩,還是親切地回答了。但隨著問題愈來愈瑣碎,他開始感到不耐煩。

 

快遞的電話、公司附近好吃的餐廳,這種問題明明可以問自己的同事。假日加班費或是勞工節休不休假,只要問總務組就可以立刻知道,但他每一個問題都硬要問A。

 

終於忍不住的A,最後鄭重地向他說:「我知道你剛進公司,有很多好奇想問的事,我可以理解你只能問我。不過我的工作比較忙,如果你有什麼想知道的事,可以就近問問身邊的同事,我想這樣會比較好。」

 

A已經盡可能在不傷害他的前提下,明白反應自己的狀況。不過,對方好像還是受傷了,從此之後再也沒跟他說過話,甚至A還開始隱約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傳聞。

 

有一天,A的同事走過來問他:「財務組那個○○○不是你介紹進來的嗎?但那個○○○好像到處跟別人說,你是一個『無情又冷血的人』耶……」

 

辛苦把他拉進公司,結果他居然到處說自己的壞話。用一句簡單的話形容就是──以怨報德。

 

他怒髮衝冠,氣得快爆炸。但仔細想想,如果跟後輩起爭執,對自己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決定暫時壓抑住怒火。但,仍是忍不住生氣地說:「別讓我找到機會,不然我就把他整死。」

 

 

●安全距離,你抓出來了嗎?

 

人與人相處,有一種「安全距離」。相處時不能太親近,但也不能距離太遠。就像是記者與新聞當事者間的關係,就能運用這個道理。

 

記者為了寫新聞,總是對事實窮追猛打;相反地,當事者則是用盡全力隱藏事實。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永遠的朋友,卻同樣存在著緊張。

 

即使雙方是朋友,卻隨時可能因為一張新聞稿,讓彼此受傷、關係破裂。所以說記者與當事者,總要保持著「安全距離」

 

事實上,職場生涯中發生這種煩惱的次數比想像中的多。我們會苦惱,跟某個同事的關係應該要停在哪個階段?

 

為了避免「跟對方太好,被反咬一口」的情況,親密度應該維持在哪個程度比較好?公與私的分界線到底在哪?雖然自己覺得跟對方關係很好,但會不會其實已經造成對方的困擾?

 

再舉一個例子,這是朋友B的故事。公司裡,她有一個關係很好的部屬。剛開始,這位部屬總是彬彬有禮地叫著:「課長~課長~」B自然把她當自己的親妹妹般看待。

 

有一天,她突然發現這位部屬已經不把她當主管,反而真像是當成自己的親姊姊一樣。她們一起去吃飯,這位部屬從來沒有掏出錢包,把她請客當成理所當然,一點都沒有感謝的樣子。

 

而真正激怒她的則是搭便車事件。B每天都要開車上班,而部屬的家剛好就在她家附近的社區,有一天部屬對她說:「姊姊,反正我們都是同一個方向,妳上班時可以順便載我嗎?我開車技術不太好,開到公司要花太多時間。」

 

一時之間,她也沒有理由拒絕,因此每天早上,她變成都要接她的部屬上班……。

 

起初她還會說:「多虧姊姊,來公司變得好方便。」然而一陣子後,她開始把B的接送視成理所當然,甚至某天早上,一上車就說:「姊姊,我昨天上班太累,小睡一下,到公司的時候叫我起床。」倒頭就呼呼大睡。

 

B心裡雖想:「太無言了吧?我又不是妳請的司機。」不過又擔心,如果直接跟她說:「明天開始我不會再去載妳了。」反被誤會成心胸狹隘的主管。就這樣,B忍著怒火,繼續讓她每天搭便車。

 

職場生涯中,許多人會遇到跟自己特別契合的主管或後輩。你可以跟他分享很多事,他也會像照顧親友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你。

 

不過,千萬要注意,對你愈好的人,就要對他們愈有禮貌。不是要你規規矩矩或是必恭必敬地打招呼,而是他們對你愈好,你就要愈發自內心遵守彼此間的禮儀。

 

你可能覺得「因為已經很熟了,才會這麼做……」,或是「我們之間難道連這點小事都不能做嗎?」不過這麼想之前,你必須先反省自己,有沒有冒犯對方?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跟你一樣的感覺。

 

一定要記得,如果對方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那麼很有可能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最後讓彼此心理都不好受。

 

社會新鮮人及工作2、3年的工作者,最常犯下的錯誤之一,就是分不清楚家庭、學校跟職場。也許有些公司會強調「我們都是一家人」,不過事實上,職場和學校完全不同。

 

職場聚集了一群具有共同目標、目的的工作者,有所謂的「聚散」,「上下關係」也非常明確。

 

或許聽起來有些冷酷,不過職場跟家庭、學校不同,是一個隨時可以棄你而去的地方。不論你跟主管關係多好,還是不能隨意做出超過基本禮儀行為。

 

在說這些話的同時,我也在反省,是不是不知不覺間,不小心傷害了在職場中互相稱兄道弟的前、後輩。要記住,沒有顧忌跟沒有禮貌是不一樣的。

 

對我愈好的人,就愈要尊敬和恭謙。你辛苦創造出來的職場成績不會輕易消失,不過切記,千萬不要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行動,就毀了辛苦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

 

(作者/梁成旭:閱盡滄桑、近20年職場經驗的上班族。離開媒體界後,在韓國總統府青瓦台政治部成為最年輕的局長,負責輔佐總統、起草總統演講稿。之後轉職國營企業,徹底明白「普天之下沒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目前在一家大型企業工作。 )

 

>>本文出自《不想成為滄桑前輩,你一定要懂的36件事》一書

更新時間:2017/12/20 15:0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商周淘客

  • 商周出版創立於一九八七年,以「一手掌握趨勢,感受愜意生活」為出版目標,迭創書市記錄。除了商業書籍銷售成績亮眼,網路小說目前已經出版超過一百二十本以上的作品,締造超過三百萬本以上的銷售成績。目前每年出版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新書,期待以更開闊的精神,打開新閱讀領域。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