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尋求安全感的妳,先破除這4個魔咒吧!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2017/12/05 15:34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過保護のカホコ》劇照

(作者/DANA)

 

尋求安全感,是我們身為人類每個人都需要經過的必經過程。因為我們人類剛生出來是沒有辦法自己生存的,一定要透過他人的照顧,才能夠順利地活下來。

 

所以社會會將愛定義成「照顧」與「被照顧」,而我們也會怕自己不能被愛,因為我們如果沒有被愛(不能被照顧)我們就會死亡,而這個恐懼,深植在我們身為人的潛意識當中。

 

現在很多關於愛情的文章,都提倡我們必須要給予自己安全感,而的確,因為我們人類心智因為文化教育的累績,平均也在慢慢趨於成熟。

 

以前在關係中,擔心有沒有辦法養活自己的生活物質上的安全感就夠了,而沒有時間跟精力去想有關愛的問題。

 

所以我們上一代不懂,我們這一代更不可能透過上一代的教育懂得如何給自己心靈上的安全感這件事,但也因為上一代能夠給予我們吃得飽穿得暖的物質生活,我們才能透過我們自己的生命體驗去感受心靈的感覺是什麼。

 

沒有安全感這件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需要覺得自己不如人,或是我的人生完蛋了。

 

而這世界上對自己有安全感的人,真的不是多數,而且是必須經過很多掙扎才有可能得到的東西,是後天學習,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與生俱來的共同特性,是沒有安全感。

 

我們每個人,都會透過很多不同種類的方式,去獲得所謂的安全感。而得到值得被愛感覺的手段,就是「被認同」跟「確定性」。

 

舉例來說,我們都會想要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好的、有道理、被人喜歡的,我們透過他人的正向回應來確認自己前面那個目的。然而我們一旦失去周遭的人的正面回應與評價,就會崩潰。

 

 

這也正是為什麼臉書大為風行的原因,我們透過在自己的空間(同時又可以被大家看到)抒發心情、想法、喜歡的事、跟自己的相片與生活來尋求注意跟認同。

 

所以反過來推論,只要我們能夠「不需要被認同」跟「不需要每件事情都有確定的答案」其實就代表自己對自己很有安全感。

 

例如我以前常常透過表演跟掌聲來確定自己的價值,雖然我私下是一個不愛講話的人,但卻擁有很強烈的表演欲就是因為如此。但一旦我開始慢慢感覺自己不需要受到他人認同時,表演欲也就漸漸消退,也沒有想要在什麼地方抒發的慾望了。

 

因為世界存在了無限的差異,也就自然而然有了「比較」,而比較會造成我們自己的不安全感。我們對於跟自己相似度最高的很容易因為對方表現得比較好,或是得到比較好的東西,產生嫉妒。

 

相似度中等的,產生羨慕。相似度很低的,才有辦法欣賞。所以其實我們是在「又一樣又不一樣」的矛盾之中,去程度化所謂的「好」與「不好」。

 

要擁有安全感,先破除這幾個對我們自己下的魔咒:

 

1. 我必須_____才會被愛

2. 如果沒有_____(缺點)就好了

3. 人生就是應該_____才有意義

4. 別人比較好or別人沒有我好

 

但回到人的本質上,如果不一樣,那我們就沒有比較的基準點,事實永遠都只有一個,但是解讀他的方式卻有千百萬種,所以標準也都不一樣。

 

所以要獲得安全感的第一步,就是必須要了解跟接納自己的「所有」,不論醜陋與美麗,不用選邊站,因為他們永遠是並存的。並且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或好與壞,每種位置跟角色都有它的價值在。

 

每個位置的人看到的世界景色都不一樣,各有千秋。我們沒有很偉大,但也沒有很平凡,沒有比別人好、也沒有比別人差,看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結果而已。

 

每種特質都是中性的,都有它的正面與反面的意義,而我們都會去美化、追求我們沒有的,然後不願意好好瞭解跟利用現有的東西。而生命就會在一直求不得而苦之中,無法好好活在當下。

 

而妳的生命的獨特性則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跟你比較的,也沒有必要跟他人比較。

 

我們不夠了解自己才會跟其他人比較,因為不夠瞭解自己的特性、特質的正向影響跟反向影響以及怎麼好好使用它,所以才會產生所謂的無助焦慮感,因為對自己「未知」,才會一直向外尋求認同。

更新時間:2017/12/05 15:3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AWE 情感工作室

  • 我們期望藉由兩性知識的推廣,讓更多的人能夠生活更自在快樂,並且得到情感上的自由、與更多的選擇權。更希望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每個不管是讀者還是學員都能夠透過AWE提供的服務,歡喜充滿地解決問題與痛苦,並更提昇自我。甚至能夠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