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變得不愚蠢,婚禮才會有意義。

作者 寶瓶文化

2017/11/09 12:13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CSI犯罪現場》是一部我非常喜愛的電視影集。有一集讓我想到很多事。那是第六季第二十一集〈婚禮羅生門〉(Rashomama),故事關於一場婚禮中發生的命案。

因為從現場採集的證物遭竊,組員必須回憶並記錄蒐證的每一個細節,以提供政風室調查之用。每個人回憶的觀點都不一樣,反映了不同的婚姻哲學觀,非常有趣。

有一幕,Sara跟Nick解說伴娘的由來。她說:「因為要防止新娘在大喜之日被惡靈奪走,才由打扮得很像新娘的女子來混淆惡靈。」

Nick有點諷刺地驚嘆:「一個反婚禮的人竟然這麼了解婚禮。」

Sara的回應非常經典:「我不是反婚禮,是反愚蠢。你知道,那些為了傳統而做某些事、卻不知道為什麼的人……」

台灣的婚禮何嘗不是如此?太多人重複做著一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想一下你對婚禮的印象。有多少次,你高高興興去參加婚禮,結果不僅得繳一筆為數不小的費用,還只能嘴油油、頭歪歪、坐得遠遠地看著新人?

想跟新郎新娘說幾句祝福的話?沒問題,你有15秒鐘的時間。

是的,那正是他們來你這桌敬酒的時間,比你用提款機快速提領現金所需的時間還短。

這算什麼婚禮?邀請別人來分享你結婚的喜悅,還要人家繳費?說得好聽點是送禮金,但有多少人送禮金送得心甘情願?若為了表示祝福,一定得透過送禮金這麼俗不可耐的方式嗎?

再換個方式說,花250塊買電影票,你至少有個好位子可以舒舒服服看兩個小時的電影。送了數千元的禮金,你可能只能隔著電影院最後一排到銀幕的距離,遠遠看著你想祝福的那對新人。

更慘的是,可能不只距離遠,位子還背對著他們,你還得扭脖子歪著頭才看得到。然後,回過頭來發現同桌的人手髒髒、嘴油油地在分享喜悅;不是婚禮的喜悅,而是吃大餐的喜悅。這樣的婚禮,還有任何意義嗎?

Sara說得好,不是反婚禮,是反愚蠢。用高成本但無效能的方式邀請親友分享喜悅,還要讓遠道來祝福的親友付費,這不是愚蠢是什麼?大家都認為只有一種分享喜悅的方式與一種祝福的方式。

即使明知那樣的方式並不適當,還是不斷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也不想去探索與嘗試其他的可能性。台灣人的從眾與缺乏想像力的程度,有時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稍早(證物遭竊之前),Sara和Nick還有一段有趣的對話。Sara說:「啊,傳統,像是自己變成從父親手中交易到丈夫手中的財產。」

Nick說:「不,婚禮的意義不是那樣的。婚禮是對愛的宣言。」之後,Sara回憶蒐證過程中注意到拱門上的花是塑膠的,又感嘆地說道,「如果花都不是真的了,愛有可能是真的嗎?」

父親挽著女兒的手走過紅毯,把女兒交給新郎,這真的比較像財產交易的儀式,不像是愛的宣言。華人傳統對女性「嫁出去,娶進門」的想法,何嘗不是將女兒當作財產來交易?

我們台灣的婚禮就更慘了,新人只是各種奇異禮俗中的道具,或是婚宴上作為娛樂用途的電動花燈,連財產都算不上。至於塑膠花,那實在不算什麼。我們的新郎新娘連喝的酒都是假的了,敬酒時的敬意有可能是真的嗎?

婚禮,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新人公開宣告並承諾彼此對對方的愛,並與親友分享喜悅。或許,很久以前,各種儀式確實曾是實踐這些目的的有效方式。

但是,今天看來,許多儀式都流於形式了。我希望台灣的年輕人能夠擺脫傳統束縛,設計出低成本但有效實踐婚禮目的的方式。更希望年輕人的長輩們也能不要太拘泥於傳統的形式,並學會享受改變的樂趣。

當人們變得不愚蠢,婚禮,才會變得有意義。

(作者/蔡志浩:美國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博士,認知心理學家,「Taiwan 2.0」部落格作者。曾任教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長達十年,現任悠識數位使用者經驗顧問與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

>>本文出自《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1/09 14:5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寶瓶文化

  •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