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高流量之後,我們把讀者當作什麼?

作者 御姊愛

2015/06/18 19:58

▲圖/御姊愛《對的人》簽書會

(作者/御姊愛

以前我在尼爾森當研究員時,老被一票傳播圈的朋友罵,他們習慣把台灣媒體內容「同質爛」的亂象歸咎給收視率調查,就像病人濫用藥物成癮之後怪罪藥廠那樣。好吧,現在數位媒體內容簡直把電視打趴,點閱數字一目了然,後台也能做各式各樣的使用者分析,少了第三方介入調查方法,照理說應該沒人「害」媒體了,那麼我們的網路內容有提升質感,或是創造一種內容的理想國、眾聲歡唱的烏托邦嗎?

沒有。

那些網路新聞內容差勁的還是差勁,國際政治情勢或全球產業分析仍然缺乏,倒是更多的奶,更多的正妹,更多的靈異兇殺案。甚至出現了不為文章負責的內容農場,與更加嘩眾取寵以怪異低俗不正常的偷拍/ 街拍/ 素人惡搞影片來滿足網友獵奇的心。有的內容產製者純粹迷戀點閱數帶來的成就感,但更重要的是,人人都企圖將高流量轉換為高收益。

拿流量換錢,像是網路世界裡的基本常識,如果換不了,就是你營運無能;如果不追求,就是你沒sense。網路公司業務跟廣告客戶報告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流量多少,每天不重複上線人數是多少」;每個部落客跟業配客戶接觸,也得提供自己的平均閱讀數字及讀者性別年齡比。

換句話說,當今網路媒體的生存邏輯就是,把你釣進來,然後靠「無數多個你」變成一個可觀的數字去賺錢,例如廣告費、分潤或是業配置入。(當然,這遊戲規則不能只怪媒體端,仍然有太多的廣告主迷信用數字做量化效益評估,而忽略不同網站的內容質感和網友信賴度,SEE ! 跟當初電視下廣告的邏輯不是一樣嗎?亂象怪誰?)

上述是99%網路平台或網路紅人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其他要不是做網路商務、揪團,再不就是自己有其他工作不靠這個過活。

自從我在網路上開始有了穩定流量,選擇當全職作家之後,每個人都羨慕我,「好棒喔,聽說部落客一篇文章可以賺好幾萬耶!」

但當他們聽說,我不大隨意接業配文之後,又紛紛露出同情的眼光,「真是可惜了你的網路人氣......只當作家過得下去嗎?」

作為當事人,我想,沒有人比我更擔心自己無法堅持下去,可是在我心裡始終有個無法動搖的檻:你既然稱呼網友為「友」,你又怎麼好意思把大家只當成你的粉絲或消費者,天天看你賣弄風騷或賣東西呢?如果是「友」,你肯定希望能夠多帶給他們一些歡樂或溫暖,知識或不同的觀念。

商業配合不是不能做,但你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開價高就表示你有過濾,那只是過濾了你的荷包,如果你把網友當成人而不是搖錢樹,那你更該思考產品內容能否帶給網友真實的好處,以及你的介紹方式究竟會不會誤導大家,給大家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遇到能溝通的廠商,是幸運;遇不到,你得要有骨氣。

收銀子很爽,推銀子則需要勇氣,我的想法或許會被笑太浪漫,但取與捨之間,也就決定了你與其他人相同或不同。我深信,你做出什麼樣的內容就會定義你是誰;而你怎麼看待這些跟你互動的人,也將會決定他們怎麼看待你。畢竟我們都沒有笨到看不出,你到底把我當成牟利的搖錢樹,還是活生生的人。

那天,廣告小妹(知名品牌觀察部落客)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姊,你很特別,但你選的是條難走的路,我希望你一定要撐下去!」

我明白小妹的意思,其實網路上有理想熱忱,想做好內容的人並不少,其中人氣極高的也所在多有,但偏偏這些製作純淨內容的傢伙總是特別餓,願意讓廣告主染指內容的部落客卻吃得特別飽,如何在「人氣」、「製作好內容」與「讓自己吃得飽」之間當個貞女烈女豪放女,確實困難,但我們之所以能赤手空拳在網路世界打出一點成績,靠的不就是創意嗎?

不知為什麼,我還是很樂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T談談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御姊愛

  • 讀過政大新聞所博士班,政大廣電所碩士班畢。曾任職國內百大企業品牌行銷管理部、外商行銷顧問公司、外商媒體購買公司、電視台新聞部。現為專職作家,在國際時尚雜誌、新聞媒體網站、女性社群媒體皆有專欄。

    延伸閱讀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