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想「卸貨」,刺激乳頭有用嗎?

作者 華人健康網

2017/10/26 14:56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日前女星Janet在懷胎41週的時候,因為擔心延期「卸貨」,於是和先生採取多種催產的嘗試,小倆口嘗試瑜珈球彈跳、吃辣、熱舞和刺激乳頭、做愛做的事等方法,希望引起子宮收縮。

婦產科醫師表示,擠乳頭的強度力道很難控制,或利用行房精液裡面的前列腺素刺激,也是濃度很難控制,雖然兩者有某種程度的催產效果,但是,也有可能是白忙一場。

●懷孕42週以上 稱為「過期妊娠」

為什麼有的孕婦會發生寶寶遲遲不「卸貨、退房」的狀況?目前婦產科學認為,懷孕滿37週以上,即算足月妊娠,不算早產,而42週以上,才叫過期妊娠。

「過期妊娠」的發生率約為10%,其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包括孕婦因為內分泌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低下、新陳代謝異常、服用維生素E過多、胎兒發育異常如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缺損(例如:無腦兒),

或者是平日缺乏運動、胎兒過小、羊水過少、受孕日期算錯、誤食藥物抑制子宮收縮等,也有可能會影響妊娠週數,造成過期妊娠。

●刺激乳頭、性愛 強度與濃度難控制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孕婦如果擔心寶寶遲遲不肯「退房」,而使用刺激乳頭或利用行房,透過精液裡面的前列腺素刺激等方式,的確可以刺激子宮收縮。

但是濃度很難控制,或者是擠乳頭的強度力道很難控制,所以有效歸有效,但是沒辦法達到治療的要求的強度以及濃度。

門診曾經接過1位病人在懷孕36週行房後半小時,引起宮縮,但宮縮一下子又消失,因為陰道裡面精液中的前列腺素濃度變淡。

懷孕後期如果發生劇烈的子宮收縮,其實會帶來孕婦與胎兒健康的風險,包括:可能會引起胎盤剝離,還有如果以前有剖腹產的傷口,則嚴重會引起子宮破裂,所以過度子宮的強烈收縮,有時候會形成「子宮中風」,

這是一種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會有一大塊瘀血,子宮被瘀血浸成藍色子宮,這是婦產科急症中的急症,若未緊急處理,孕婦會大量出血,胎兒也會發生窒息,母子都有生命危險。

●產前劇烈子宮收縮 要有安全處置

如果還未生產前發生劇烈子宮收縮,該怎麼辦?蔡鋒博醫師表示,此情況要看病人的懷孕週數,以及胎兒心跳有沒有下降變慢。

如果引起子宮胎盤剝離,胎兒心跳變慢或子宮破裂,要緊急剖腹生產,沒有別的選擇,因為這個時候不適合給予任何安胎藥物,即使給藥也沒有效果。

●催生或引產?或引產?婦產科醫師有方法

一旦出現超過預產期還沒有生產的跡象,可以利用什麼比較安全的方法引產?

所謂超過「預產期」即是指超過42週,臨床上統計,胎兒死亡風險會增加6倍,因此可以入院使用藥物來摧生或引產,沒有產兆就要用引產,有產兆就要用催生,但是使用的藥物都是前列腺素的系列藥物。

至於催生或引產有很多方式,包括:醫師用內診的方式讓羊水袋破水,也容易引起收縮。另外,引產是指在還沒有產兆之前,用人工的方法引發產兆,這是積極的介入。

一般孕婦以及家人聽到「催生」這兩個字時,就想到疼痛與危險的過程,所以都會覺得可怕,因此有排斥感。

催生,其實是醫師幫助產婦的一種醫療方法,當然,除非狀況需要,不然醫師也不會貿然催生。

以下是有關常見引產、催產Q&A:

Q1:如何計算預算期?

公式:以最後月經來潮日的月份減3或加9,日數加7,即為預產期。

舉例: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是6月6日,則預產期為明年的3月13日;若最終月經是1月30日,則預產期為11月7日。預產期+14天就是過期妊娠。

Q2:過期妊娠有什麼健康風險?

過期妊娠約有70%的胎兒仍會繼續發育成長,可能造成體重超過4千公克的巨嬰,容易造成產程延長、難產、產道嚴重裂傷,或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引起產後大出血等併發症。

還有胎盤功能退化,容易引起羊水減少、子癇前症等。根據國外醫學統計指出,過期妊娠周產期死亡率及併發症明顯高出正常足月懷孕約5至7倍。

Q3:引產、催生兩個一樣意思嗎?

引產和催生是不同的,但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兩者區分如下:

引產(Induction):在還沒有產兆之前,主動來引發生產,是積極的介入。

催生(Augmentation):是產兆已經自己發生了,但是其強度不足以推動產程,因此給予加強,是被動的、不得已的應變。

Q4:引產的方法是什麼?

常用的引產藥物大致上分為兩種,包括:子宮頸擴張劑及催產素。引產的大原則是:

1.讓子宮頸軟化:因為在生產的時候,子宮頸必須軟化。

2.再用催產素來刺激子宮規則性的收縮:子宮慢慢的收縮,子宮頸就跟著慢慢的張開,小孩子的頭就會跟著慢慢的下降。在適當的時間,用藥物的催生之下,小孩子就會生下來。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0/27 10:5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華人健康網

  • 華人健康網,深受大眾信賴的健康頻道,我們提供最完整的健康、營養、運動、減重、塑身、養生、疾病、長照等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守護您的健康!

    人氣點閱榜